由于它的誕生完全是出于“擒敵索命”這一軍事目的,所以桑搏的實戰應用價值也就毋庸置疑,被稱為世界上最適合用于街頭斗毆的空手技。
1938年,在奧謝普科夫和斯彼德諾夫的努力下,“桑搏”已經擁有了一整套完整的訓練體系,而蘇軍開始在全軍中推廣這種兇狠的格斗術,其中天資聰慧的頂尖高手紛紛被選拔到特種部隊服役。
美蘇冷戰時期,桑搏作為一項出色的格斗技也成為超級軍事大國前蘇聯的“國技”。
由于桑搏一直被軍方、特種部隊以及令人聞之色變的克格勃作為必修課程,也無形中為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自20世紀初發展起來,在前蘇聯統治時期,特別是斯小林時代,桑搏作為一種團結各民族的體育運動,在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內廣為發展和傳播,曾盛行一時,并開始具有國際影響力。
桑搏發展到現在,真要細分起來,一共有三種。
分別是體育桑搏、自衛桑搏還有極限軍用桑搏。
“體育桑搏”擁有專業的運動技術組織和國際、國內比賽。
其風格特點類似于業余摔跤或柔道,但在規則、服飾上又有別于柔道等項目。
由于蘇俄和蒙古接壤,可能受到蒙古摔跤技術特色的影響,桑搏的專用道服上身就是紅色或蘭色衣(便于裁判識別),下身則是摔跤短褲,系紅色或蘭色腰帶,是典型的摔跤式著裝。
從中也可見桑搏是在摔跤中融合了柔道的技術特色,這身行頭也是桑搏式摔跤的招牌形象。
得分規則同柔道比較相似,如果能干凈、迅速地將對手摔倒在地上,可以獲得完全的勝利。
或雙方的比分差距達12分,比賽也將結束。
桑搏的關節技同柔道非常相似,但不可以將手臂折向后背,也不可以對頭部進行按壓或扭動。
除了柔道中的手臂關節技外,桑搏中還可以使用腿關節技。
比賽時,不可以用手擊打,不可以站立使用關節或反關節摔倒對方,不可以剜眼或手掐對方的喉嚨。
前蘇聯體育聯合委員會在1938年將體育桑搏運動列為蘇聯正式體育比賽項目;1939年蘇聯舉行了第一屆全國桑搏大賽;1972年在伊朗的德黑蘭舉行了首屆國際桑搏大賽;1973年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辦了第一屆世界桑搏錦標賽;1980年在前蘇聯俄羅斯舉行的奧運會上桑搏被列為表演項目。
直到現在,桑搏世錦賽、世界杯賽、歐洲公開賽等各種各樣的國際比賽也很多,至今已成為與國際式摔跤并駕齊驅的一種摔跤門類。
而世界知名的摔跤比賽和綜合格斗大賽中都有“桑搏”選手活躍的身影。
比如近年來在MMA界叱咤風云的“六十億地表最強男”菲多,就曾經榮獲過俄羅斯桑搏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