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書院,但其實也只是一個小私塾而已,教授的內容也不過是一些啟蒙之物。
私塾的主人叫做張用冠,浙省人,人稱浙東張老先生。
正在教一群孩子讀書念字的張老先生,看到這支陌生的軍隊包圍了書院,顯得尤為慌張。
這種慌張,一直持續到這支軍隊的統領,一名女將來到他的面前。
“張用冠,長老先生?”女將笑盈盈的問道,不是娜塔莎又是誰?
“草民正是,不知道將軍來此,所為何事??”張老先生緊張的問道。
“老先生心知肚明,不是嗎?大明永王,朱慈炤!”娜塔莎毫不客氣的道出了對方最大的秘密。
沒錯,這個化名張老先生的人,其實正是康熙朝一起朱三太子案的主角。
當然了,康熙一朝朱三太子案實在是太多了,確切的說,應該是康熙四十四年時的王士元案。
按照清廷的記載,王世元自稱定王朱慈煥,數十年間多次易姓改名,躲避清廷的追捕,張用冠就是他所用過的一個身份,一直到七十五歲的時候,被清廷捕獲,最終以謀逆罪被施以凌遲,兒孫全部斬首。
而且和其余朱三太子案一樣,并不承認其朱明皇室的身份。
但實際上這一位和其余朱三太子案不同,他其實是正兒八經的朱明血脈。
只不過他不是什么朱三太子,因為朱三太子一般是朱慈煥或者朱慈炯,這倆是一母所生,分別是崇禎的三兒子和四兒子,只不過朱慈煥這三太子早在清軍入關之前就死了,所以民間說的朱三太子,更多指的是朱慈炯。
而眼下這位老兄,其實是崇禎的第五子,永王朱慈炤。
之所以在清廷的紀錄當中,將相關的審訊紀錄將他定性為朱慈煥,就是為了混淆視聽,否定他朱明皇室的身份,因為朱慈煥早就死了,而且是有明朝官方紀錄的。
“老朽昏聵,實在是不知道將軍說的是什么,什么大明永王,老朽不曾聽說過。”不過即使娜塔莎直接挑明了,朱慈炤也是顫顫巍巍的否認道。
這很正常,這要是之前,別說承認自己是朱明皇室了,只要扯上一點關系,那都是砍頭的大罪。
畢竟大清最擅長的就是以言獲罪了,根本不管有沒有證據。
“哈哈哈,你不用那么害怕,你看看我們的衣服,我們可不是清廷的人,事實上清廷已經沒了,我是來接你們一家子回家的。”見狀的娜塔莎大笑著說道。
然而朱慈炤依然拼命的否認。
不過娜塔莎也不在乎,你否認歸你否認,我認定你是真的就行了,不走直接綁了走。
更何況在姚杰的計劃里,朱慈炤本人并不是最重要的,甚至連他的兒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孫子。
因為朱慈炤本人已經六十多了,兒子都快四十了,年紀都已經太大了,根本不符合姚杰的培養對象。
所以未來的新皇帝,只會從朱慈炤的孫子里面挑選培養,像當年的劉協一樣,成為姚杰的“兒子”。
于是乎,朱慈炤一家子,就這么直接被娜塔莎強行“請”回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