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夜過去,只見天上已是艷陽高照,戰爭的陰霾已消失不見。
此時許濟等人正在曹操帥帳,商議袁紹退兵之后,重返許昌之事。
之前許昌暴亂,卻因同袁紹交戰,此事曹操之前一直未議,如今袁紹大敗,曹操開始同眾人商議起此事來。
“雖然董承、劉艾二人已死,但這背后若是沒有天子在后使壞,操卻是不信,諸君,操該如何去對這天子啊?”明明許昌的叛亂已平,但曹操此時的心態卻是十分矛盾。
其實早年曹操對漢室的忠心天日可鑒,當初,討伐董卓時,表現得最義無反顧的就是曹操。
在諸路反董大軍中,曹操勢力最弱,只能掛在張邈旗下,幾千兵馬還是他變賣家產,募集的私兵。
當所有諸侯左顧右盼,誰也不愿意自家兵力受損時,曹操第一個挺身而出。
結果發打光了家底,他又再次回家募兵,二上前線。
而此時曹操已對諸路兵馬的私心失望透頂,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忠誠。
在剿滅黃巾軍時,曹操依然是最積極的戰士,他曾說,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去世后,墓碑上刻著:漢故將軍曹操之墓,至少那時候曹操還是漢室忠臣。
但曹操的“野心”也不是一天撐大,其中許濟也是“幕后黑手”之一。
在許濟同曹操言大漢必亡時,曹操那時候的心態便已開始轉變。
隨著曹操勢力越發膨脹,曹操的野心也開始漸漸變大,雖然與天子劉協矛盾重重,但可以說,曹操一生對不起的人確實太多,卻唯獨不包括漢獻帝劉協。
觀劉協生平,臨事怯懦,全無擔當,比之尚肯血性一搏的曹髦且還相差甚遠。
歷史上多少人對其的泛濫同情,僅僅是沖著“漢朝末帝”這個身份去而去,當真以為劉協是什么天命所歸、光憑一個天子名頭,就能讓天下群雄臣服,拱手讓出權柄,否則就是不忠反賊。
萬邦有罪皆在朕躬,以劉協在位期間那種天下大亂、四分五裂,四夷進犯,十室九空、到處人相食的慘景,若是實權皇帝任上,每天一道罪己詔都不夠賠的。
想想雄才大略功冠青史如漢武帝,晚年一樣要下詔痛陳“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這便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而正因劉協是個沒有實權的傀儡皇帝,所以歷史上才從沒人因漢末亂世造成的子民死難責怪于他。
而權力從來和就是和責任綁在一起,既然劉協完全不用承擔皇帝的責任,那又有什么資格享受皇帝應有的權力和尊嚴。
不能奉宗廟統帥萬民,令百姓安居者,何為天子,這就是無情的秦漢法則。
可以說劉協其人若無曹操,不是路邊倒斃的尸體,便是亂世諸侯手中的玩物,最后居然竟能享天年、終考命,衣食無憂,早已是僥天之幸,還有什么不足。
而且“野心”的界限是無限的,曹操有野心,劉協一樣有。
雖然曹操之后授封魏公、魏王的諸多作為,是為其子鋪路,那是因為曹操知道,若是不再進一步,作為權臣,唯有家破人亡一途。
但劉協卻是不同,曹操從李傕、郭汜手中將劉協救走,解其于水火之中,不但讓其衣食豐裕,更給他重新于許昌搭建了一個朝廷的框架,之前對其完全漠視的各路諸侯也陸續上貢,名義臣從,讓劉協重新撿回一點天子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