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崇云對這些往事也所知不多,只好道:“或許那高僧以前是個道士。”不過又覺得此言太不合理,不由也是搖頭,旋又反問道:“師父也知道凌波微步,不知是從何處得知?”
一燈道:“這又有什么奇怪,這凌波微步本來便是我爺爺,大理憲宗皇帝的獨門輕功,他老人家乃是既先祖段思平之后唯一一個一陽指達到一品的頂尖人物,可惜他老人家出家為僧之時說這時別派武功,所以并沒有把這門功夫傳下來,我的長輩們根據往日所見,整理殘招,這才還原出幾分,雖不得其神韻,但也受用無窮了。”
當下便將自己所知的舊事挑揀一些,與柯崇云分說了。
原來一燈大師得爺爺便是段譽,繼位后改名段正嚴。
當年段譽機緣巧合學得逍遙派的凌波微步與一路北冥神功,之后憑借北冥神功得了一身曠古絕今的深厚內力,并以此學會了六脈神劍,成了繼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之后,第二位練成這門武功的段氏子弟。
段譽當初得到凌波微步與北冥神功之時曾看到一句“學成下山,為余殺盡逍遙派弟子,有一遺漏,余于天上地下耿耿長恨也。”
他本性仁善,不愿殺人,后來更是與逍遙派傳人結拜成了生死兄弟,自更不會照做,他心知這兩門武功乃是逍遙派武功,所以便沒有傳給自己的子弟,所以自他之后這兩門武功便失傳了。
反倒是他的子弟早年見他施展凌波微步,記得大概的步法,用心揣摩之后融入到了一陽指的武功中,使得一陽指的功夫在實戰之中又生出無窮變化。
這也是為什么段譽那個時代,三四品境界的一陽指高手只能算是一流高手,而到了第一次華山論劍時,同樣三品的段智興能夠成就南帝之威名。
柯崇云不知其中細節,但聽一燈大師回憶往日先祖風采,不由心馳神往,暗道,師父三品之時便已經是五絕之一,如今二品境界恐怕當初的重陽真人也有所不及,那一品的境界又該是何等厲害。
一燈大師最后嘆道:“可惜爺爺圓寂之時,我出登大位,諸事繁雜,未能送他最后一程甚為遺憾,六脈神劍的風采終無緣一見。”
柯崇云道:“這六脈神劍又是何等神功,竟連師父也念念不忘?”
一燈道:“六脈神劍是六門以一陽指的指力凝化為劍氣而施展的劍法,你想,一陽指本來以點穴見長,便只有點刺一種手段,化成劍法,便又多了削,斬、劈、掛等招式,加之有形而無質,對手往往防不勝防,那是何等風采!”
柯崇云聞言也能想象得出其中的厲害,心道獨孤求敗前輩,最后草木竹石皆可為劍,比之這六脈神劍連劍都不用,似乎又低了一籌,也不知到底誰更厲害?隨即不由也生出一絲疑惑,便問道:“這劍法既然是以一陽指為根基施展,自然是大師的家傳功夫,難道師祖也不肯傳授么?還是遇到什么意外,導致中途失傳了?”
一燈搖了搖頭,沒有多說什么。
原來當初鳩摩智大鬧天龍寺,枯榮大師為了保住劍譜不外傳,故而將劍譜燒毀,但六脈神劍的傳承卻未斷絕,不說五位本字輩高僧加上枯榮大師各自記了一路劍法,事后重新默寫出來,段譽回歸大理之后也將心中所記默寫成冊,送到了天龍寺保存。
只是大理段氏門規森嚴,六脈神劍非段氏子弟不得傳授、非出家之人亦不得傳授。
一燈大師兩個條件都符合,且功力不凡,二品境界也是是三百年來少有,照理可得傳授才對,然而之后又出了些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