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西夏已經成為了蒙古國的屬國,朝野上下對蒙古官員無不阿諛巴結。
不過七八日,隊伍便到了中興府。
中興府外大營中已經集結了五萬西夏大軍,而西夏國主親自出城迎接。
虎比德此行除了是要確認哲別的身份,商量哲別部落歸附的事情,同時也帶著扎木合對西夏國王的命令。
來青海的路上,他已經代替扎木合給西夏國主下了命令,讓他集結大軍。
那時,他并沒有宣布集結軍隊的目的。
如今已經談妥了青海歸附的事情,虎比德也不再隱瞞,直接拿出另一封扎木合的御令,當眾宣讀道:“金國無道,對周邊大肆劫掠,無論蒙古西夏皆苦其日久,今古爾汗英明神武,欲討伐金國,與西夏互為盟友,共同進退。特命西夏國主李遵頊為西路軍統帥,領五萬西夏大軍討伐金國,所得土地,盡歸西夏,蒙古絲毫不取。”
西夏上一次敗于蒙古,太過突然,很多貴族都沒來得及反應過來,便已經一敗涂地了,其實西夏國的國力并未大損。
一戰之后,西夏國各大貴族損失不小,這反而讓西夏國皇帝的直接兵力相對增強了不少,這也激發了李遵頊的野心。
打蒙古他是沒有膽子的,但是打金國,他雖然仍有忌憚,不過最終還是野心占據了上風,暗道,金國如今積弱,又有蒙古東路軍配合,未必沒有機會,于是當即領旨,道:“西夏國愿奉古爾汗號令,擇日整軍東征。”
雙方互相交換了盟書,虎比德便領著隊伍繼續北上,只留下了一個百人隊保護副使,留在西夏軍中,說是幫忙參詳軍務,溝通協同作戰,實際上卻是監軍。
虎比德離開后沒過幾日,西夏國大軍便開往銀州府集結,隨時準備進攻山西,同時還派遣使節,聯絡大宋,希望宋國能夠從關中出兵,一同討伐金國。
南宋吃過靖康之變的大虧,所以對于聯合其他國家一起發兵打戰的事情頗為顧忌,所以名義上表示同意出兵,陳兵邊境,實際上卻是按兵不動。
西夏大軍等了一個多月,不見動靜,蒙古那邊又脆得緊,于是便率先進兵。
金國忌憚宋國趁機出兵,于是在蔡州駐兵十萬,防備南宋,同樣發兵五萬,迎戰西夏大軍。
與此同時,扎木合命木華黎領兵一萬,號稱十萬,在東北金國上京、遼陽一帶劫掠。
金國一面派遣使節前往大宋,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大宋與金國結盟,共同對抗北方的敵人。
南宋朝堂對此也是含糊其辭。
馮蘅人在西寧,情報卻通過這些年建立的傳遞體系,源源不斷的匯總到他那里。
金國西夏甚至大宋的反應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但是蒙古人的舉動卻讓她一時有些疑惑。
在他看來,金國雖然國勢衰落,但軍隊戰斗力仍在,無敵的印象依舊深入人心,以扎木合先前的表現,不應該如此不智。
不過這種疑惑沒有持續多久,她便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從白雕的腿上取下密信,不用密碼本便直接讀懂了信上所說的情報,不由微微一笑。
情報是郭靖從扎木合的大營傳遞過來的。
“無憂,去通知你哲別師叔來一趟西寧,無病,你去叫你爹還有五叔也一起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