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時候,神雕跟著柯崇云一起離開了七俠山。
一人一雕沿著淮河往東,接著又轉道向北,一路行俠仗義,直到三月初才抵達山東境內。
柯崇云從沒來過山東,不過全金發與七俠山多有書信往來,所以他還是知道大概方位的。
沂蒙山位于山東省中南部。山巒疊嶂,重山之中又有不少肥沃田地,有山林河流為屏障,金國的十萬平叛大軍也不敢擅自進入。
而這里便是明教的總部所在。
明教之所以選擇將總壇遷移到山東省沂蒙山,一方面的確是因為此地易守難攻,安全系數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柯鎮惡的指點。
從后世而來的柯鎮惡,如何不知道未來天下的三大紅色圣地之一的沂蒙山。
全金發對柯鎮惡所言自然無比信服,他幫助楊妙真掌握了明教大權之后,便帶她來到了這片山區,默默發展。
近十年來,金國在山東的統治越發糜爛,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明教便暗中收攏流民,進入大山之中,墾荒種地,積蓄實力。
整個山東河北自然不止沂蒙山這一處義軍根據地,單明教所屬勢力便有十余處之多。
與其他各路義軍不同的是,除了幾股不太滿意楊妙真龜縮不出的元老勢力之外,其余明教所屬都秉承著“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
金國在山東河北所有十幾萬平叛大軍,但境內義軍實在太多,按了葫蘆起了瓢,凡是鬧騰得太大得勢力都會遭到最無情的絞殺。
而明教旗下勢力則選擇窩在山區默默積攢實力。
柯崇云一路走來,遇到的大城小郭無不荒涼無比,城外餓殍遍野,護城河中的枯瘦尸體在暮春的陽光下發處刺鼻惡臭。
起初他還有心思去收斂過幾次尸體,但到了后來卻漸漸麻木了起來,與城外村莊里如行尸走肉一般的農民一樣的麻木。
那些農民是生無可戀,無論多么的辛勞,一年的收獲都落不到自己的肚中,得過且過,等待土匪劫掠,等待比土匪更加兇殘的金國官兵劫掠。
好在這種絕望的景象在柯崇云踏入沂蒙山區后得到了改變。
立于一座百余丈高的山坡上,柯崇云望著南邊一片荒蕪的平原,再看看北邊郁郁蔥蔥的麥田以及在田中除草的農民,不禁露出了些許欣慰之色,轉頭對一旁的神雕道:“雕兄,你可知我先前有多么擔心六叔他們的安危么,這些年,六叔很少回山,每次回去都說在山東經營的如何如何,但看到之前的景象,哎,好在看到此地景象,我才知道六叔并未夸大其詞,比之外面的景象,這里果然能稱作世外桃源了。”
神雕咕咕兩聲,它雖然能通人言,但到底超然物外,不能體會到人類社會的興衰變遷,只是感覺到柯崇云心情忽然開朗了一些,所以也跟著高興了起來。
一人一雕的組合很是顯眼,進入山區的第二天,他們便被一隊身穿紅色戰襖的士兵攔住去路。
柯崇云看他們戰襖胸口位置繡著一棵樹木,立馬猜到對方身份,抱拳道:“諸位有理了,在下乃七俠山門下柯崇云,欲往光明頂拜見貴教全金發全右使,正不知方向,好在遇見幾位,還勞煩指點一下方向。”
光明頂并非固定,明教總壇所在便是光明頂。
自楊安兒死后,圣女楊妙真順其自然的接掌了明教大權,這其中全金發當然也有出謀劃策,再加上他是楊妙真的丈夫,之后便加入明教成為了光明右使。
全金發的出身來歷明教高層自然無人不知,江南七俠的大名本來就不算低,后來柯鎮惡在九龍山外的海島上,擊敗黃藥師,七俠山的名頭越發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