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發的名聲自然也水漲船高,在明教中底層的教眾也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尤其是這三四年,隨著七俠派弟子成群結隊的來到山東,全金發在明教內部的影響力自然也越發巨大了起來。
那領頭之人該是個什長,聽到柯崇云自曝家門,頓時露出笑容,道:“果然是七俠山的賢才,有失遠迎,屬下五行旗下巨木旗南方軍麾下時青,見過柯公子,光明頂在東北方向,距此還有兩百余里,我等負責巡查南方山林,搜索金狗探子,不便相送,柯公子可自行前往。”
柯崇云抬頭眺望東北方向,然后朝著時青拱手道了聲謝,便領著神雕告辭離開。
才走了幾步,卻覺得有些不對,轉過頭又對時青道:“時兄為何這么輕易就放我過去,難道不怕我是金人冒充的么?”
時青笑道:“柯公子說笑了,若是探子如何會這么大搖大擺的進入山中,再說柯公子身邊神雕雄健,天下間當無第二只,我們早得了總旗傳令,知道將有七俠山賢才攜神雕而來,不是公子還能是誰?”
原來柯崇云即將來山東的消息,朱聰早就傳書告知了全金發。
柯崇云聞言一笑,道:“原來如此,多謝告知,在下告辭了!”
時青笑看柯崇云與神雕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隨即收斂了笑意,放出一只信鴿,然后領著部下,繼續在山中巡視。
柯崇云行走速度不快,到了晚間,遇到一座小鎮。
他讓神雕自行在山中休息,自己去往小鎮尋了一戶人家投宿。
那戶農人一家五口,一對三十來歲的夫妻,上面一個老人,膝下一雙兒女。老人五十歲的樣貌,面目憨厚,但卻十分熱情,尤其是知道柯崇云來自七俠派后,更是宰了一只下蛋母雞來招待。
柯崇云頗有些受寵若驚。
不過當那一對姐弟拿著一冊書本過來詢問他算數題的時候,他才忽然明白過來。
原來七俠派弟子來到山區之后,不單單是幫著五行旗內部改良火器,打造設計器械,也帶來了知識。
其實早在七俠山開設書院之后,全金發就想過在沂蒙山也開一間書院,不過兩邊的形勢完全不同,七俠山地處南宋,文教興盛,就算是升斗小民也有向學之心,柯鎮惡開設免費書院的消息傳開,第二年便有不少窮人將孩子送來開蒙。
而山東地處金國,非但文教不興,百姓生活都無著落,光憑全金發也無可奈何。
而且沂蒙山區幅員遼闊,山路縱橫,十里一村,五里一寨,就算有人愿意送孩子去學習,也沒法兼顧。
七八年下來,也只收攏了數百孤兒,編練成了童子軍,但想向七俠書院一般讓他們安心學文習武,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明教很多高層軍官自己都大字不識幾個,還指望他們能教孩子讀書么?
這種情形直到七俠派陸陸續續抵達山區之后才有所改善。
七俠派的內門弟子大多有擔任帶班師兄的經歷,對于教導孩子讀書啟蒙頗有心得。
所以全金發便將其中一些人發派出去,他也不指望山中之民能夠有多大學識,只要求這些人能夠識得幾百個常見文字,學會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便好。
于是第一批掃盲班便在沂蒙山區開設起來,一般相鄰的三四個村子,就開設一個班,在農閑之時便教人識字。
七俠派的識字教材如今比起早年的千字文要更加簡單,常見的兩三百個漢字,直接編程了幾首口水小調,唱著唱著,就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