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張三槍又開始嫌棄這武功趴在地上動作太過別扭,還是不想學,好在這是楊妙真解決了自身隱患,出得關來,以教主和師姑的雙重身份將他揍了一頓,他才答應試試看。
時間匆匆流逝,拜師大典以及光明圣子的繼任儀式并沒有發生什么波瀾。
柯崇云原本的功力就凌駕于明教眾人之上,所練的戰斗功夫又都是上乘,楊妙真再走火入魔之前,還能憑借乾坤大挪移四兩撥千斤的本事,和臨敵經驗略占上風,但如今柯崇云的在這門功夫上的造詣已經遠超于她,就算楊妙真穩定了第四層的境界,功力徹底恢復,也不可能再是他的對手了。
這還是是柯崇云謹記柯鎮惡的教誨,為避免貪多嚼不爛的窘境,多花了兩天時間徹底練成第五層功法之后便沒有接著再練后續功法。
否則以楊妙真估計,以柯崇云的造詣,最多三個月,柯崇云定能練成第六層乾坤大挪移,到那時他便是中土明教第一個練成第六層的人物。
面對這樣的人物,便是腦子再不靈光的人也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去出丑。
柯崇云順利當上光明圣子之后,楊妙真全金發又趁此機會,眾高層都齊聚光明頂的時候,宣布了明教接下來的變革安排。
明教原本在唐朝時候就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歷經數百年發展,其教義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更適合在中原底層百姓之中扎根。
相應的,其組織結構和行事作風也比一開始有了很大不同。
比如說波斯明教教主之下、圣女圣子都必須是純潔之人才能擔任,中土明教早就廢了這個規矩,波斯明教各種使者、法王,到了眼下,中土明教只剩下了左右光明使,而護法這個職位還是楊安兒為了方便起義弄出來的職務,每個能夠獨自組織起一萬人部隊的明教弟子,都有擔任護法的資格。
楊安兒還在的時候,明教的護法最多的時候共有十八位護法,總兵力一度超過三十萬。
但這只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完全不堪一擊,金國組織起十萬軍隊,便追殺的各部四散奔逃。
這個時候明教高層才意識到精兵的重要性,各個護法才開始注重練兵,而楊妙真在全金發的幫助下,練出了五行旗這一支精銳。
等她接任弟二十八代教主之后,更是將這支精銳不斷發展狀大起來,如今五行旗每一旗都有一萬正兵,又有鉆研各具特色的研究部隊、后勤輜重部隊等輔助兵種數千人,端得是兵強馬壯。
每一旗的掌旗使都具備了成為護法的資格。
但是全金發覺得以護法為各路義軍的領袖十分不妥,每個護法能力不同,手下士卒良莠不齊,數量也天差地別,作戰的時候還互不統屬,難以協同,實在混亂,而且他們同時負責統兵和地方教務,時間一久難免生出割據一方的心思,對未來發展大大不利,所以正好利用這一次機會,徹底整改一番。
前番楊妙真面對死亡,不得不安排下后事,但她如今僥幸未死,張三槍又放棄了繼任教主的機會,前面的許多安排便不太合適了。
于是在圣子繼任儀式之后,楊妙真又重新調整了明教的組織結構。
教主、光明左右使為常設職務仍無變動,副教主作為教主的副手,可以根據教主的意愿冊封,在必要的時候可暫代教主職權。
圣子圣女為教主的法定繼承人,為避免意外,新教主繼任之后當盡快選出,且不可同時存在多人,這自然是為了防止教主出了意外,多個圣子或圣女奪權。
而圣子圣女地位很高,但是本身沒有實權,只有經過教主授權才能臨時接管某一實際權力。
光明左右使者卻是教主手下的實權人物,類似朝堂中的丞相和大將軍,坐鎮中樞,參與決策,但是不會直接外出領兵,除非有教主特別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