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在沂蒙山區內看起來很完美。
但是要用到整個山東就有些困難了,一是因為沂蒙山區本來就相對安定,二來其他地方也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
本來按照計劃,是要等根據地內部培養出了足夠的人才之后,才會將這一整套體系搬運到其他占領地區。但是因為這次逼宮事件,楊妙真提前整頓高層,組建分舵,這樣一來,分舵的管理便也要加緊腳步了。
那些金人占據的城池,易攻難守的地方好說,不用設舵主,暫時其壇主堂主香主只要負責暗中傳教和搜集情報便可以了,有能力的壇主,也可以自行籌措錢糧,私下組織義軍,但不能急著發動起義。
類比于后世,總舵是在解放區,各種改革大可以大刀闊斧進行,而其他地方還在敵占區,只能暗中建立組織。
至于再下面的堂口、香口則都只能負責傳教工作了,這些本就是明教弟子善長做的事情,只要注意一點也就可以了。
但是已經被明教直接占領的其他地方就比較難搞,首先要根據所占領地方的規模等等劃分分舵,有的地區比較分散,中間還隔著金人占領的城池,犬牙交錯大費腦筋。
接著要組織分田組織生產。
而軍隊改革還不能操之過急,一不小心弄得人心渙散,舵主直接帶著麾下投降金人事小,把根據地暴露出來才真頭疼。
關鍵的是,這些占領的地方在治理的前兩年需要依靠總舵輸送糧草,否則便只能跟流匪一樣四處劫掠,敗壞明教的名聲。
明教后來被稱為魔教,這其實是根本原因。
更加關鍵的是,人才的儲備還遠遠不夠。
也是因為這種考慮,全金發才反對立馬發動大規模起義。
眼下,楊妙真借著郭方等一眾護法犯下大錯的機會,撤銷護法改設舵主,雖然人手還是不足,但全金發也只能咬著牙拼命,把一個人當十個人用了。
為此他還寫信給朱聰,讓他再派些七俠派弟子過來,沒辦法,此刻雖然不是大規模起義的時候,但卻是圣火燃燒前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明教內部的人才來不及培養,只能從七俠派輸血。
天可憐見,七俠書院十六歲以上的弟子,無論內外門,基本都已經去了各地發展了。就連十二到十五歲的這批弟子也都各有去處,擠不出太多的人手了。
總不能還沒畢業就上戰場吧?
火之意志也不能這么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