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例來被江湖人稱為魔教原因有三:
第一,明教一直以造反為業,動輒被朝廷追殺,故而行事詭秘。
第二,每當他們崛起,必是天下大亂之時,自然被朝廷誣蔑為禍亂天下的罪魁禍首,漸漸妖魔化。
第三,明教的前身叫做摩尼教,被人傳來傳去,叫著叫著,時間一久,便成了魔教。
如今楊妙真要借著中原大定的時機,將明教引向明面,成為如全真少林一般的名門大派,自然要從扭轉天下人對明教的印象開始,而這次華山論劍便是最好的舞臺。
要說楊妙真的功力,自然是比不上柯崇云的,但是比武爭勝,功力的高低只是一個方面,武藝招式、戰斗經驗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而楊妙真修練鍛骨功已經有十五六年,功力本就深厚,只是陰盛陽衰,所以突破第四層時才會顯得艱難無比,但光明頂之亂后,他從柯崇云處得了柯鎮惡完善后的《九陰神功》,勤修兩年有余,如今體內真氣已經陰陽平衡,修練第五層乾坤大挪移心法時,也是進境極快,如今已經練成了七八成,內力其實一點不低。
而她從小加入明教,二十年來經歷過無數大小戰陣,心性和戰斗經驗都不是柯崇云這樣的年輕人可比。
別看柯崇云內力更勝一籌,所練武功也出類拔萃,擂臺切磋的話,他或能勝出楊妙真一籌,但若是生死相搏,最后站著的多半會是楊妙真。
所以這次的華山論劍的機會,楊妙真卻是絕對不會錯過的。
不但她會去,全金發等明教高層除了柯崇云之外,也都會跟著一起去,包括那七名已經向柯崇云表示效忠的分舵舵主在內。
而柯崇云卻是要留在汴京,正好乘機整編軍隊,收攏民心。
都是要當皇帝的人了,他哪里還會在乎那點江湖名聲,不是每個皇帝都是段智興。
無論是曾經的南帝,還是如今的一燈,段智興或許能算是一個好人,一個絕頂高手,一個得道高僧,但他卻從來不是一個好皇帝。
不過柯崇云雖然沒有去華山參加論劍的打算,但凡事卻往往都不能隨人心意而定。
究竟如何暫且不提。
卻說楊妙真領著一群屬下路過鄭州。
韓寶駒、郭靖、楊念慈和孟珙四人一起出來相迎。
韓寶駒與全金發差不多五六年未見,這次重逢,看到彼此頭上的白發,皆是唏噓不已。
郭孟珙靖楊念慈三人都是晚輩,這次見面,便要行跪拜大禮,不過被全金發阻止了。
韓寶駒引著大伙來到鄭州城的知府衙門后院。
全金發問道:“怎么不見大哥?是先去了么?”
韓寶駒不解道:“去哪啊?”
“自然是華山論劍,難道你們不知道么?”全金發奇怪道。
韓寶駒想了想,忽然反應過來,一拍大腿,道:“好像還真是,這戰打得昏天暗地的,刀把這事情給忘了!”
全金發好奇道:“你忘了無所謂,就三哥你那兩下子,估計連我都打不贏,去了也白去!”
韓寶駒不爽道:“什么叫去了也白去,我看你是皮癢了,看我給你松快松快,吃我一鞭!”說著腰間的黑龍鞭一抖鞭朝全金發脖子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