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表叔一輩本就沒姑娘,下面又是一窩小子,以后結婚能讓表叔他們煩死。”
“你不也一樣?”
“也是哦,看來三胎要考慮生個丫頭了。”華哥開玩笑道,隨后將兩把車鑰匙扔過來,“舅爺他們把車都停在大伯的院子里,你和三叔的車被移到我老丈人家里,待會取車別走錯路了。”
“知道了。”
一頓安排下來,大人們在樓下娛樂,表弟們則被李君緣帶到二樓。
他知道,只要有網絡,這幾個小子在哪里玩都行,不用他多費心。
轉頭,看見換好新衣服的老媽從房間出來。
“緣緣,你說我帶哪個包更好?”
兩個包都是黑色的,差別只在鏈條的顏色,一個金色,一個銀色。
“這個。”
李君緣指著銀色的說,他看出老媽很注重今天的拜年,特意打扮過,還噴了淡淡地香水。
“時間不早了,出發吧。”
考慮到老爸肯定會在大舅家里喝酒,李君緣沒開自己的車。
老媽倒是有駕照,但考慮到人身安全問題,他覺得回來時還是自己開車靠譜。
大舅家在市西邊緣,靠近鄰市,開車過去要一個多小時。
李君緣用余光掃過車窗外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微微出神。
以前不論上學的江城還是參加工作的金陵,都在水源市的東邊,他極少會走向西延伸的國道。
上次順著國道朝這個方向還是好幾年前上大學前,班上有同學和表妹是一個鎮上的,他去參加升學宴時,坐客車往這邊來過。
“還記得地方?”
坐在副駕座上的老爸見他沒開導航,不禁問道。
“祎然早上給我發了定位,看一眼就記住了。雖然外公村里那條路彎彎繞繞的,但只要順著村里主干道開就行了。到了地方你們指給我看,我忘了外公家具體位置。”
小時候的記憶已經模糊,他只記得大概方位。加上這些年發展快,村里家家戶戶蓋上小洋樓,原本的村貌早就大變樣,他真不一定能找到記憶中的那座平房。
路過鎮上時,后排的老媽突然說:“緣緣,你看前面汽車站旁邊的宋映萬五金店,那是你大舅開的,以后再來就知道了。”
李君緣瞟了眼,安心開車。
“變化真大,我記得以前這里還有一排老楊樹,現在全成農田了。”
行駛在村里的道路上,老媽不時地驚嘆,好似各種變化讓她應接不暇。
其實她早就知道了,這幾年都來大舅家拜年,哪能不知道娘家的變化。其實是說給李君緣聽的,看能不能喚起他兒時的記憶。
李君緣聽著并不回應,只是在心里琢磨,很多地方的確不一樣了。
不知道饒了多少個彎,眼前突然出現一條筆直的道路,李君緣知道快到了,順著這條直路繼續開到底就能到隔壁市。
“前面路口轉彎。”老爸說。
從主干道轉彎下來后是一條坑坑洼洼的石子路。
看著略顯熟悉的布局,李君緣感覺記憶的大門一下子就打開。前面不到百米應該就是外公的老屋了,那時候只有不到十戶人家聚居在這邊。
片刻后,李君緣看見了外墻被重新粉刷過的老屋,門口停著兩輛車,應該就是兩位姨媽家的。
老屋前原本是一片土質空地,每次下雨后,外公會讓老牛拉著石碾子將地面碾平整,這些他還記得。
不知什么時候變成了水泥地,不少表皮剝落的地方露出下面的紅磚,看來有些年頭了,是用磚頭墊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