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與正要說什么,就看到眼前電腦角下顯示著:2027年2月1不由怔了一下,拿出一百塊錢:“先住兩天,到時再看!”
他明明記得非常清楚剛才手機開機的時候,上面顯示的時間是2月21日,看旅店老板和電腦上的時間又不像有假,不論如何,都要等弄清楚情況再說。
出去轉悠了一圈,李與終于確定今天是2月15日,他心里冒出一個念頭:難道明末那邊的時間變化跟這邊不一樣?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他之前一直無法用戒指回來,感情是時間根本對不上。
吃了飯回到房間,李與查看了一下正在充電的手機,再看看銅錢和兩件瓷器若有所思。
不知道這些東西能夠值多少錢,如果他能夠在現代和明末不斷地穿梭往返,那不是可以賺到很多錢?
李與先給銅錢和瓷器拍了照片,隨即在網上查了下相關的行情,發現他手上的銅錢少的能賣幾十塊,多的能賣上萬,兩個瓷器也能賣上萬,激動得一個晚上都沒有睡好。
第二天早上十點,他便坐著車前往古玩街。
經過李與的觀察,找到一家規模較大、服務比較熱情的古玩店,將銅錢和瓷器以低于市場價一成半的價格賣了出去。
看著賬號里多出來的兩萬塊錢,他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做夢一樣:僅僅是不到一天時間,就賺了兩萬,如果當時有錢,多買一些名家巨匠的字畫以及精美瓷器、玉器,豈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為億萬富翁?
李與一想到這里頓時興奮不已,他決定這次帶一些東西到明末,想辦法賣掉換回更多他想要的東西。
他在明朝末年生活了六天時間,大致地知道那邊需要什么東西。
主要是衣食住行,明朝的人衣服又破又臟,弄些舊衣服去賣應該會很暢銷,問題是很難賣得出高價:有錢人不缺衣,沒錢人想要也沒有錢買,其他的也差不多。
為了找現代物美價廉在明朝又好賣的商品,李與特意去了超市,還真讓他找到了不少:鏡子、香皂、玻璃杯、打火機、洗衣粉、洗發水、白糖、食鹽、紙和筆。
他沒有急著購買,而是拿手機將需要的東西記下來,準備到時候去批發市場一起購買。
看著手里的手機,李與覺得要買一個太陽能充電寶,這樣就不用擔心手機沒有電量了,順便再買一個新手機作備用。
為免李慶隆難做,李與表示自己想趁寒假實習打工,現在已經開始在上班。
李慶隆略一猶豫,答應了下來。
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吳翠花和兒子李亮都很排斥李與,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
當初,李慶隆吳翠花夫婦受人之托收養李與的時候,那人給了一大筆錢要他們好生將李與撫養長大。
沒有那一大筆錢,李慶隆家也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
李慶隆自問這些年對李與不錯,將他養大讓他讀書,對得起那人的囑托了,既然李與想去實習打工,李慶隆自然也不會再攔著。
要說在明末什么最值錢最重要,李與覺得還是信息,知道未來局勢的發展,他就可以提前做出部署,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因此,李與離開超市去了書店,經過一番挑挑揀揀,最后他買了一套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