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信又驚又喜。
華夏史上名將如云,若要選個魁首,那就跟豆腐腦的甜咸之爭,跟石原里美和新垣結衣選誰做大房(我知道,你們全都要),以及作者和古天樂誰更英俊一樣,往往是眾說紛紜,沒個定論。
如“兵圣”孫武,“人屠”白起,“兵仙”韓信,“戰神”李靖,“武穆”岳飛等,無一不是一世之杰,但誰也不敢說就能壓服他人。
但第一猛將,卻是向來從無爭議。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項羽的煉體術?
楊信瞠目結舌,呼吸變得粗重:這就是我的……金手指?厚禮蟹,這是要原地起飛的節奏?
“此乃楊氏先祖所傳,放眼天下,也是獨此一份。”楊賜點點頭,叮囑道,“抄錄后,可記得物歸原處。”
“楊氏先祖?”楊信聞言,微微一怔,“楊氏……和霸王還有交情?”
回來后,為防萬一,也為防自己“數典忘祖”,他是特地看過家譜的。
楊信知道,弘農楊氏的第一世祖楊敞,是霍光的軍司馬,也是太史令司馬遷的女婿,但和項王應該沒什么交集。
“少爺,事情是這樣的……”王儼湊過來,低聲解釋來龍去脈。
不多時,楊信恍然大悟。
楊氏先祖楊敞,又是赤泉侯楊喜的曾孫。
而楊喜,正是項羽烏江自刎后,分到項羽殘軀的五人之一。當時,楊喜不止搶到一條左腿,還搶到了他綁在腰間的一冊竹簡,就是這卷《霸王》了。
“兵法,族內也是不缺的。”楊賜捋須,有條不紊道,“我楊氏本是將門之后,《孫子》、《吳子》、《六韜》、《三略》、《鬼谷子》、《尉繚子》等典籍,先輩多有批注,你可自行領會,細細揣摩。此外,我準備讓你拜于張然明門下,學習兵法韜略。”
張然明,自然是張奐了。
顯然,楊賜已被說服,不但不再阻止,反而大加支持。
楊信松了口氣,心知這關算是過了,即使自己老爹有異議,也斷然拗不過他的老爹。
儒門世家里,從不是道理最大,而是爹最大。
他想了想,提議道:“爺爺,若只是讀書習武,缺乏實戰,怕是有紙上談兵之虞……可否將一些族中賓客、徒附編制成軍,供我操練?”
楊信想建一支私軍。
楊賜聞言,深深看了他一眼,搖搖頭:“你年紀太小,缺乏資歷威望,再等幾年,等你學有所成再說。”
“懂了。”楊信早有預料,也不氣餒,退而求其次道,“爺爺,私軍不行,能不能擇選幾名和我年齡相仿的童子,作為我的伴讀?”
“伴讀?這倒可以……”楊賜點點頭,思索著道,“我留意一下,從楊氏親族中選幾名良才。”
“爺爺,我楊氏以儒學立家,怕是難以找到合適人選。”楊信早有準備,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孫兒流落在外時,也聽說了一些名字,可以試著請一下。”
楊賜接過竹簡,上面寥寥幾個名字和籍貫,都是司隸、并州之人,距離弘農較近。其中,為首的一個名字似乎與眾不同,上面還畫了個圈,已示重要。
“河東郡,關羽?”楊賜低聲念道。
……
朝陽初升。
庭院里,亭亭如蓋的桑樹下,三道身影揮汗如雨,賣力地揮舞拳腳,口中呼喝有聲。
三人動作各不相同,都有幾分扭曲離奇,又暗含著陽剛雄健之美,時而似拔山舉鼎,忽而如夸父逐日,一招一式激起勁風獵獵,隱有虎嘯雷鳴之音蕩開,千回百轉,回音不歇。
“喝!”
“喝!”
“喝!”
楊信滿頭大汗,一板一眼地習練招式,感覺似有無數小錘敲擊著每一寸筋骨、血肉、臟腑,淬煉著他的體魄,也鍛打著他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