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彌儒想了想,但依舊心存疑慮,“明臨大人,漢人真會依所你說的行事?”
“若徐榮還在,以他的老辣沉穩,則斷然不會。”明臨答夫笑了,眼神透著狡黠,“但據我所知,徐榮已經南下,繼任者是個后生,叫楊信。像這般缺乏威望,又年輕氣盛的小輩,則必然會,也不得不踏入我的陷阱。”
他一臉得計,似已勝券在握:此子年少成名,或許也有些才能,但可惜,他遇上了我明臨答夫。能滅滅漢朝威風,還能將一未來的漢家良將扼殺于搖籃,倒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誰愿去?”明臨答夫問道。
“我部離玄菟郡最近,自然是我去。”彌儒性子沖動,也急于立功,當即應允。
其余人冷眼旁觀,也沒有反對。
明臨答夫頷首:“既然如此,就由你去吧,最好能將那新軍候的腦袋帶回來……”
對自家謀劃,他是胸有成竹。
……
三日之后,楊信被召進太守府。
“什么?高句麗人攻打西蓋馬城?”楊信聞言微怒,橫眉冷目,“鮮卑新敗,高句麗人還不吸取教訓?”
耿臨倒是泰然,有條不紊地介紹軍情,“據探報,高句麗人號稱‘三千’,但實際人數恐怕不足一千。此外,我安插在高句麗的細作也有消息,只有貫那部有軍隊調度,總人數應不足兩千。子誓,你怎么看?”
呃,我可不是元芳……
楊信在心中嘀咕一句,沉吟著道:“我能想到兩種可能:其一,調虎離山,高句麗人想將我等調出郡治,趁機奪城;其二,也是較大的可能性,——圍點打援。”
“好一個圍點打援!言簡意賅,又很生動形象!”耿臨面露贊賞,欣慰地道,“子誓,你能如此思考,我也就放心了。公孫軍候常年守城,張軍候的烏桓突騎需防備鮮卑,只能由你去救西蓋馬城。”
“府君大人請放心,我必不辱使命!”楊信得令,聲音鏗鏘。
“子誓,這是你獨自領軍的第一戰,可有無數雙眼睛都盯著你呢……”耿臨既是給壓力,也在出言鼓舞,“可得打得漂亮些,來個一鳴驚人!”
“是!”楊信重重點頭。
……
回營后,他沒有急于出發,而是召集將領,進行軍議。
楊信看來,自己遠不如徐榮老辣智慧,所以他很謙虛,能聽進意見,集思廣益。
不過,楊黥、趙戩等謀士的想法,和楊信也是完全一致,都認為是圍點打援。
徐牧想了想,則提醒道:“我叔叔說過,明臨答夫為高句麗名將,據傳年齡已逾百歲,可謂人老成精,是貨真價實的老狐貍……若此事背后有他的謀劃,則不可不防。”
“叔茂,你叔父在嗎?”楊信想了想,又問道。
說起老狐貍,趙戩的叔叔趙岐,那可是真正的千年狐貍,老謀深算。
他也想征求對方的意見。
趙戩聞言苦笑,搖了搖頭:“叔叔醉心于《御寇論》,前幾日不告而別,似乎是去草原中查探鮮卑虛實,幾天都沒回來。”
楊信也不禁苦笑。
軍情如火,他們自然不能等了。
“諸位,各自整頓部眾,咱們準備出發。”楊信沉聲道。
“是!”
眾人齊聲應答,戰意昂揚。
……
出營時,楊黥刻意放慢腳步,落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