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信深吸一口氣,盡量克制情緒,恭敬道:“府君大人,朝廷對我玄菟郡有何要求?”
“朝廷的東路軍,是護烏桓校尉夏育。”耿臨吐出一口濁氣,“夏育麾下部眾不足,一則發烏桓突騎,二則自附近州郡募兵。我們玄菟郡,也需出一曲人馬。”
“府君大人,你想讓我去?”楊信道。
“嗯。”耿臨點點頭,滿臉誠懇之色,“我能想到的,將盡量多的士卒活著帶回來的人,就只有你了……”
很顯然,對這場仗,他也是極不看好。
楊信面露遲疑。
他想起了這一仗的結果。
——漢軍慘敗,折損十之七八。
這不僅是一場必敗之戰,而且更是九死一生的敗仗。
而且,楊信僅是一小小軍候,即便補足了他這一曲的兵員,也只有五百人。區區五百人,在萬人大軍中,恐怕連一點波瀾也難以攪動……
見楊信猶豫,耿臨苦笑一聲:“子誓,將你逼迫至此,是我的罪過……若你不愿前往,你和你的私兵義從都可留下。不過,其余人,卻因朝廷調令,都要上前線的。”
楊信聞言,臉色一變。
“府君大人,能否給我一點時間考慮?”他沉吟許久,道,“等明日,我再答復府君大人。”
“當然。”耿臨點點頭,沒有逼迫。
……
這一夜,楊信沒有知會其他人,而是獨自思考,思考了一整夜。
因為,他權衡的不是利弊,也非大義,而僅僅是一些或許旁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東西。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臨近清晨時,他苦笑了一聲,“我雖稱不上‘達’字,但坐在這位置上,有些事情卻不能不做。”
他下定了決心。
平心而論,楊信不想打這場仗。但是,曾與他共同作戰的同袍,與他同甘共苦的部下,卻是必須打那一仗的。讓他們亡于漠北,而自己卻茍且偷安?這種事情,他實在做不到。
“險中求生,死中求活吧……”楊信眼神一凜,沉聲道。
他打定主意,要帶著這些人活下去,帶著盡量多的人活下去!
……
“府君大人,我愿往!”再見耿臨時,楊信開門見山道。
“子誓,我果然沒有看錯你。”耿臨面露贊賞,也有幾分感動,“我會補齊你這一曲人馬,盡量抽調些精銳,讓你這一曲保持最強戰力。”
“府君大人,我有一個要求。”楊信又道。
“要求?”
楊信點點頭:“對我這一曲人馬,我已有些想法,也有了架構部署,希望府君大人能按我的要求來補足人馬。”
“哦?你準備如何?”耿臨疑惑,但點頭道,“我會盡量滿足你。”
“謝府君大人!”楊信大喜,將自家方案娓娓道來。
耿臨聽完,不禁面露苦笑:“子誓,你這可是獅子大開口啊……”
“為了讓更多人活下去,”楊信神情毅然,沉聲道,“我會無所不用其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