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轉頭,和趙烈匯合,先取潭中了。”田豐嘆息一聲,又道,“取了潭中,有一立足之地,再行徐徐圖之。”
“也只能這樣了。”楊信從善如流,就準備號令全軍,轉向向東。
這時,在東面方向上,又有一騎疾馳而來。
卻是貔虎騎的一員騎士,他是趙烈的族人,名叫趙寅。
眾人都認出了他,故任由趙寅下馬,快步而來,一直走到楊信跟前,跪地傳信。
“報~~”趙寅單膝跪地,沉聲道,“大人,趙隊率已拿下了潭中,下一步該如何行動,還請大人定奪!”
“什么?”
楊信和田豐對視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震驚和困惑。
貔虎騎固然猛銳,但人數太少,還不足一隊五十人。且不說潭中縣還有數百賊人,騎兵攻城,本是天方夜譚。
兩人實在無法想象,趙烈是如何攻下潭中的。
“靖邊真乃天縱之才也!”田豐贊嘆道。
楊信則詢問道:“文卯(趙寅的字),詳細情況跟我說說。”
“是!”趙寅神情興奮,放言高論,“根據大人軍令,我部在城外耀武揚威,但只是做做樣子,并不準備攻城。不料,當夜城中卻有人垂索而下,前往拜見了隊率,愿意獻城。”
“哦?是什么人?”
“是城中諸位冠族右姓,白、熊、景、吳等幾家大姓的代表。”趙寅笑著道,“他們見王師親臨,深感振奮,愿為我等內應。雙方約定,第二日午夜,他們打開城門,并乘機起事,讓趙隊率內外夾攻,則潭中可一鼓而克。”
說到此處,他還補充一句:“隊率謹慎,還讓他們都在右臂綁白布,以免錯殺誤殺。”
“靖邊倒是心思縝密……”楊信連連頷首,又問,“你們在城外,又是哪里尋的白布?”
他這話一出,不止趙寅一呆,連田豐都用看白癡的目光看著他。
“怎么了?”楊信一臉不解。
“少主,”還是趙戩道,“賊人并無騎兵……”
楊信恍然大悟。
南方少馬,自然無騎兵,城中諸家大姓只要看到是騎兵,自然就清楚是自己人了。
接下來的事情,自不必多說。
內外夾攻,賊人大多尚在夢中,就已身首分離。
第二日一早,趙烈已順利收復了潭中。
“此戰過后,隊率也知天命了。”談到此事,趙寅也是眉飛色舞,與有榮焉。
“哦?”楊信聞言,面露饒有興致。
在他的心中,也不禁感嘆:這烏滸蠻倒是個不錯的經驗包,先是樂進,又是趙烈……怕是太史慈、趙云等,不日也能知命的。
趙烈能先于趙云知天命,楊信倒并不意外。
他自幼斷腿,故勤學苦練,所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苦難和磨礪遠勝常人,后更是遭逢大難,父母、祖母盡亡。
備嘗艱難的人生,早就給了他厚積薄發的資本。
趙烈所欠缺的,其實只是因斷腿而失去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