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戰艦的強大在太空戰爭里根本沒太大意義,太空戰爭與海戰類似,同樣講究兵種之間的配合,純航母組成的艦隊遠沒有航母戰斗群發揮的效果強大。
艦隊起航的那天,林楓用遠在地球上的替身機器人,親自去看了開拔起航的兩支人類艦隊。
一艘艘巍峨聳立的摩天大廈,橫躺著朝向遠方的星海進發,猶如那一條條遁入九游之地的潛龍——龍躍于淵。
美洲艦隊并未前往柯伊伯帶,這支艦隊擔負著守衛太陽系內安全的任務,以防敵人繞過起航的歐洲艦隊、亞洲艦隊襲擊太陽系內的人類。
但這支艦隊的守衛,卻并未讓人類感到絲毫的安心。
如果敵人屬于人類艦隊無法立即消滅的對象,那便意味著整個太陽系都將成為戰場,行星地表要比太空都市安全得多,因為那里更加的結實,不至于因為一枚戰場上的流彈就迎來毀滅性的命運。
地球、火星這兩個人類的居住地星球,都迎來了一波太空人類大回潮。
其中,涌向地球上的人類最多,火星雖然同樣也是人類居住的行星,但那里環境即便經過半個世紀的改造,仍舊比撒哈拉沙漠還要惡劣,地球相較于火星,簡直是個天堂。
可地球和火星上的人類,都紛紛拒絕太空人類回到星球地表。
并不是因為資源的問題,人類的資源儲備由于對太陽系的開發,可以說是非常的富裕,單就現在地球的儲備來講,哪怕不從事生產,也可以讓全人類正常生活十年。
阻止的原因在于,如果人類過度集中到行星地表上,火星和地球都將成為敵人重點攻擊的對象。
虛擬太空演習是公開的,人類自然是知道,反物質炸彈這種可以摧毀天體的恐怖武器,一旦敵人攜帶有這種反物質武器,即便地球、火星上都沒有軍事設施,也極大可能會成為被軍事打擊的對象,因為這里集中了幾乎所有的人類。
地球人類、火星人類對于太空人類的態度就是——你們能滾多遠滾多遠,別跑到地表上來!那樣會牽連到我們!
泰勒系以及其他太空勢力接到了大量來自PDC的戰艦建造訂單。
但是一艘戰艦從建造到試航,即便是民用船也起碼要花一年的時間,不能縮短建造工時,因為那樣無法保證飛船的安全性,除了建造時間外,必要的安全監測也是必須。
不然一加速,約束核聚變的電場功率不足導致等離子體與反應堆外壁接觸,那都不用與敵人戰斗便直接船毀人亡。
所以,效仿蘇聯早期搞T34那套,用低質量戰艦來應付敵人的戰略并不可行,坦克趴窩了人沒事,可飛船趴窩了那就是核聚變的失控。
多蒙.威廉趁勢把握住機會,在太空政治圈呼吁組建擴增可作戰的太空艦隊,僅憑一支美洲艦隊,根本不足以保衛太陽系中的人類,并給出一個折中方案,那便是武裝民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