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澤581距離太陽系20.4光年,到達那里需要的時間,大約相當于去往三體星系5.1倍。
這可不是一個短的時間,即便以接近光速運動也是如此。
如果假設原子人類以接近光速運動去往三體星系,需要花五分鐘,那么乘以5.1的倍率,去往20.4光年的格利澤581,起碼需要25.5分鐘,接近半小時的時間。
這些通過量子糾纏受原子人類遠程操縱,以接近光速運動的原子分機,并沒有直接去往該廣播星系,而是進入到附近一個距離五光年的恒星系統,遠程觀測格利澤581的同時,派遣少部分原子分機進入該廣播星系。
這樣會比較麻煩,但小心總沒有什么大錯,畢竟那區域可是被宇宙里無數雙獵人眼睛盯過,要是有些獵人的視線還未離開,那可就麻煩大了。
格利澤581是一顆紅矮星,有著6顆行星,該恒星系統與太陽系有著很高的相似度,行星軌道大多接近正圓且偏心率大多很低。
要說與太陽系的區別,也就只是大部分行星軌道都比較接近恒星,格利澤581紅矮星的質量只有太陽的三分之一,恒星的引力自然也比較小,如果行星的距離不夠近,那么這些行星就會被甩出去,變成流浪行星。
該恒星的行星編號從b~g,其中,格利澤d位于溫度適宜的宜居帶內,且質量是地球的三倍,因此它也不像火星那樣因為質量小,導致自己的大氣變得稀薄。
這是人類以前對格利澤581的觀測數據,但現在不太一樣。
從臨近恒星系統的遠層觀測來看,現在格利澤581的位置,沒有本來應該存在的紅矮星,而是一顆正在被孕育的恒星胚胎。
新誕生的恒星以秒速將近數百公里的高速不斷噴出氣體,這些氣體會與恒星周圍的氣體云和灰塵云激烈碰撞、產生光芒。
結構和銀河系很像,有著一個不斷旋轉的吸積盤,還有上下的噴流,只不過中心是恒星,而積極盤里基本是隕石和星云,沒有星尺寸的天體。
這種天體在銀河中并不少見,通常不會為此太久,持續數千年就會結束,當恒星風吹散星云物質時,這種結構便會解體,然后那些被排開的星云物質組合成行星。
雖說人類這邊,多多少少都有預感到,他們派遣到格利澤581,探究三體第二艦隊毀滅原因的行動,多少會讓他們對黑暗森林有什么新的發現。
但他們怎么也沒想到,才只是遠程觀測,就有了這么重大的發現。
毀滅格利澤581的不是光粒打擊,而是其他類型打擊造成的結果。
原因無他,太快了。
光粒打擊會引爆恒星,恒星物質會在被引爆后散開成星云狀,就算強行解釋這些恒星物質因為引力的相互作用,重新聚合形成恒星,那也不會這么快發生。
從打擊到原子人這邊出發探測,連一百年都沒到,與其相信這些飛散的恒星物質那么快降低速度重新聚合,還不如相信這些恒星物質全都是和他們一樣的原子人類更切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