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退一步,格利澤581的毀滅真是光粒導致的,可它只是一顆紅矮星,紅矮星雖說是恒星,但質量小,它的等離子半徑也小,這導致它內部積蓄的能量并不是很高,溫度遞增不會很快,壽命遠比其他類型的恒星要更長久。
因而,引爆光粒恒星后,既有可能會留下大塊的行星殘骸。
獵人使用全新形式的黑森打擊,這一發現無疑是極具轟動性的,一時間,各種猜測眾說紛紜。
比如什么引力炸彈論,一種特殊的炸彈陡增了格利澤581的恒星引力,導致所有行星墜落進紅矮星內,經受六顆行星陸續撞擊的恒星,每次都拋灑出大量恒星物質,也就形成了他們目前看到的恒星胚胎。
再比如什么反物質炸彈論,獵人發射了多枚類似反物質炸彈這樣可以形成微型黑洞的黑洞武器,使格利澤581的6顆行星全部坍縮成黑洞,這些微型黑洞最終在奇點爆炸下毀滅,而其中格利澤b坍縮的那顆黑洞在奇點爆發時由于距離格利澤581足夠近,導致大量恒星物質被拋灑出去,于是便形成了如今的恒星胚胎結構。
各種說法都是有理有據,人們爭論不休,但唯有林楓知道,這些推測都不正確,他看過原著,知道黑森打擊的特點。
廉價性、隨意性,這是那位‘上帝’規定的。
當然,這里面也有內在的邏輯性,把黑暗森林中的獵物比作蟲子的話,獵人總不能拿他們的核彈來清理蟲子吧?當然是要用殺蟲劑、打蟲藥更合適。
而黑森打擊中有一點是原著不曾提到的,那就是高效性,黑森打擊可以高效且快速的清理掉恒星系統內的文明,不然也不會被廣泛的使用。
不管是二向箔、光粒,都是一次性引發的直接性毀滅,不是通過什么間接手段,那樣太復雜了,獵人可沒有那種閑工夫搞這種事情。
像什么反物質炸彈、引力炸彈等這些猜測,不是太牽強就是沒有高效性。
探索格利澤581的那部分原子分機抵達了目的地。
并沒有出現量子糾纏斷開的情況,這說明時空結構還是和原來一樣是三維空間,林楓原本心中猜測的二向箔也就被證偽。
熱能高的環境里,給原子分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它們在不同物質間高速運動,搜尋著三體第二艦隊還有另外那個與其交戰者留下的痕跡。
在確認沒有危險后,駐留在臨近恒星系統的其他原子分機紛紛開始朝著格利澤581的坐標進發,以更大規模的探索恒星系統內的一切痕跡。
恒星系統規模很大,就算原子分機數量龐大,想短時間內探索完也是沒可能。
這些原子分機的操縱者們,被十人議會要求降低到低速尺度,利用尺縮效應,幾十年的搜尋,林楓他們這邊沒多久就可以得到消息。
搜尋很快結束,沒有什么結果,連三體第二艦隊的黑匣也沒找到。
那東西由強相互作用材料制成,外殼的堅固程度不亞于水滴,一般的攻擊、碰撞,對這個黑匣是沒有用的,連劃痕都留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