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關什么史書,還沒有所謂的王侯將相,一開始,只是個被狼狽追殺的年輕人,還有一只在漢武年間被封為山神的猛虎罷了。”
……………………
地祇,順國運而生,與國同在。
同樣也會伴隨國運衰微而失去法力。
猛虎已經不記得最初的經歷是什么樣子,只是記得他曾經被山下的百姓所尊崇,祭祀,得了他們的好處,也就不再傷人,甚至惦念著那點情分,偶爾會幫助祭祀自己的居民,殺死那些危害生活的猛獸。
于是在漢武年間,被國家敕封為山神。
那一天,山下的百姓給他建造了神廟,把一個石頭雕刻的猛虎神像,從山腳下一口氣抬到了山上,舉行了很盛大的祭祀典儀,祂看了很是暢快,而且,這一次他有了兩個屬官,一個是年幼的伯奇,一個是秦末霸王死的時候通靈的錦羽鳥。
素來獨處的猛虎突然覺得這樣也不錯。
而后歲月悠悠而過,百姓對祂的祭祀香火不絕,祂同樣庇護一地安寧,斬妖除魔。
平日和錦羽鳥飲酒,和伯奇談論夢境,前往其他山脈河川拜訪好友。
肉食的話,山中野獸滋味足夠豐美,氣血更是足夠雄渾。
這樣的生活幾乎不遜于神仙。
但是地祇終究和神靈不同,伴隨著時間流逝,大漢也開始走下坡路,而猛虎自身的法力也開始不斷變弱小,只是祂原本就是積年的猛獸大妖,仍舊還能維持自身存在,不因此而消亡。
但是其他本是凡人,因為功德被國家封為山神土地的好友,卻不斷消亡,如同人壽盡死去,地祇也會有死去的那一天,猛虎并不在意這種事情,直到后來有一日,大漢的龍脈劇烈變化,氣運移位,天地巨變。
地祇們迎來了終點。
……………………
又因一位好友消亡,猛虎大醉一夜,卻被嘈雜聲音吵醒,等到祂出去一看,卻見到了一眾精銳士卒,正在追殺一名年輕人,而那年輕人身上,竟然有著祂所熟悉的炎漢氣運。
作為曾經受到大漢供養的山神和武神,猛虎毫無遲疑,現身而出。
祂輕易沖散了那些導致天地氣運變化的精銳,救下了那年輕人。
眾人皆被虎威震撼到癱軟在地。
猛虎烙守地祇信條,不曾殺人。
只是以虎尾卷起青年,扔到背上,而后怒咆聲中,背著那青年翻山越嶺,來到了足夠安全的地方,那青年面色蒼白,卻還是口氣很大,對猛虎道謝之后,發誓往后必然有報答,要封他作萬獸之王。
猛虎不屑一顧,但是看在這青年身上氣運的緣故。
祂照顧了青年一段時間,甚至于指點后者的兵法和武藝。
大漢龍脈移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眾多地祇有的倉惶不可終日,有的卻反倒豪邁不羈,仍舊鼓盆而歌,終日飲酒歡聚,猛虎和眾多地祇保護這個青年,使得后者始終不曾被追兵發覺。
那青年雖然有個很女兒家的名字,性格卻極為豪邁不羈。
和眾多地祇談兄論弟,稱呼猛虎為兄長。
青年名為劉秀。
傷勢痊愈之后離去。
而后,猛虎等地祇仍在原本所封的山水之間,只是再如何曠達的性格,也只是在自己生死上能夠看得開,當看到好友故交一個個虛弱不堪,幾乎可能神魂散去,猛虎亦是心中煩悶,時時仰天長嘯。
之后,那導致炎漢氣運移位的人尋找到了祂。
那男子叫做王巨君,名王莽。
王巨君和猛虎所化黑甲男子,談論七日七夜,闡述自身希望的天下是怎么樣的,猛虎雖然是猛獸,卻也冥冥中覺得,這樣的天下如果能夠做到,似乎比之前爛到根子里的模樣好很多,至少那些祭祀自己的百姓會過得更好。
但是做到他說的樣子,非常難,幾乎是逆天而行。
而這個時候,王巨君拋出了猛虎所無法拒絕的招攬。
他愿意重新確立地祇祭祀,這樣猛虎就不必眼睜睜看著數百年的故交好友神魂盡散,穿著黑衣的男人朝著他伸出手,從容地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