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頓眼睛瞪得像公牛一樣:“那我們就干看著塔尼佬加固城防?”
“既然威廉·基德能派人挖城壕,我們也可以搞土木作業。”安托尼奧語氣輕松地說:“敵人做什么,我們也做什么,反正絕不順著他們的計劃走,看看誰怕誰。”
當日下午,當在塔城城墻上警戒了一上午的守軍開始疲倦時,幾百米外維內塔人的壁壘開始朝著城墻靠近。
三角堡上站崗的聯合會士兵發現了對面敵人的異樣,慌忙叫來了自己的上級。幾層逐級匯報后,塔城守軍的最高指揮官威廉·基德來到了城門前的三角堡——這里是最靠近維內塔人壘墻的位置。
仔細觀察了好一會,基德船長終于搞懂了維內塔佬在干什么,他狠狠一巴掌拍在三角堡的土墻上,破口大罵道:“[海盜最粗鄙的臟話]!”
在正對著城門和三角堡的位置,維內塔人在壘土墻上開了個口子,正在修筑一條和城門-三角堡-開口連線呈45度角傾斜的甬道。
這也是為什么第一個發現的哨兵匯報說“敵人的土墻在靠近我們”的原因。
塔城這邊,塔尼利亞人正在熱火朝天地挖溝。
然而在城外,維內塔人也在如火如荼地修墻。
塔城最優越的防守條件不在于城墻,而是地基。整座城市坐落在一大塊火山巖上,巖石風化產生的土壤都被強勁海風吹到了地勢更低的地方。
所以城市周圍土層極薄,甚至薄到無法耕種,土層之下就是堅硬的火山巖。攻城方既無法挖掘塹壕靠近城墻,也無法使用坑道爆破的方式摧毀城墻。
攻城部隊必須經過城墻前方那片堅硬的開闊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完全暴露在守軍的遠程火力下,被彈跳的炮彈和橫飛的鉛子、箭矢殺傷。
然而人被逼急了,什么辦法都想得出來。
被調到筑路對策本部的工兵中校塞巴斯蒂安·沃邦椅子還沒坐熱就被叫回了圍城前線,被兩位少將逼到角落的沃邦中校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替代方案:既然不能挖溝,那就修墻,在地表上造塹壕。
簡單來說就是修筑兩側墻的甬道,雖然這樣做遠比挖掘塹壕費力氣,但也是目前唯一的辦法。
雷頓聽了沃邦的方案,當即拍板:就這么干!
在羅斯特·雷頓眼中“寧在一思進,莫再一思停”,有點事情做總比干看著敵人挖溝強。
然而這個拍腦袋決定的方案可操作性極差,落到實處后就出現了大量的工程難題。
首先,這是在敵人眼皮下面修甬道。敵人也許會容忍維內塔軍在半公里外圍城,但絕不會容忍維內塔軍繼續修筑靠近城市的甬道。
挖溝有天然屏障可以阻擋直射火力,然而修墻不行,而且夯土墻的修筑效率也太慢了。
一面被敵人拿大炮轟,一面用墩子夯土,任誰也沒有這么堅韌的神經。
得虧沃邦急中生智,從修水壩的工程技術中得到了靈感,臨時發明了一種創新性的筑墻方式。
沃邦中校就地取材,用島上樹林中密布的藤蔓和柔韌樹枝編成大致呈圓柱形的籠子,先在籠子里裝入大塊碎石,再用小塊碎石填縫,最后用泥土壓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