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籠子平放到地上一層一層壘起來,就可以迅速構筑成臨時的墻壁。
籠子的長度就是墻壁的厚度,一米長的籠子構筑成的墻壁足以抵擋火槍和輕型火炮的射擊。
雖然這種粗劣結構的墻壁肯定時間一長就會垮塌,然而誰也不指望它們能永遠屹立在大地上,能堅持到攻城戰結束就夠了。
為了讓士兵能夠更安全的施工,沃邦中校又發明了一種“移動墻”。
即在農家大車上裝滿泥土,推到施工位置前面卡死車軸,形成一道臨時的遮蔽墻。
這種移動墻不僅用來阻擋敵人的炮彈,同時還可以阻擋敵人的視野,工兵則在墻后迅速用一籠籠土石修筑甬道。
等當前位置的甬道修好后,大車繼續往前推,再在下一處位置繼續作業。
當威廉·基德看明白維內塔佬在搞什么鬼之后,立刻下令炮擊正在朝塔城延伸的維內塔工事。
維內塔人的工事離城墻只有五百米左右,這個距離哪怕是三磅、四磅的輕型火炮也能做到近似精確。
三角堡上的四磅炮率先開火,四磅重的鐵球呈拋物線在維內塔人的頭頂飛過,遠遠落在了壘墻后面,除了空氣和大地什么也沒打著。
炮手見狀立即調整墊在炮管尾部的木楔,重新裝填完畢后,四磅炮第二次怒吼。
這次炮彈直接命中了裝滿泥土的四**車,鐵炮彈擊破了車板,深深地陷在土里。
大車車身顫抖了一下,輪軸和輪輻在巨力沖擊下發出了呻吟般的應變聲,其中一個車輪的輪輻承受不住,折斷了。
四**車朝一角栽倒,另一端高高翹起,泥土灑落了出來……然而也就這樣了,維內塔人把大車拖走,又推了一輛上來。
炮手又一次調整角度,這次炮彈從四**車的車身下方飛過,理論上應該能打死幾個車后的維內塔佬。
然而敵人仿佛是不會流血的石頭一般,沒有絲毫動搖,繼續著甬道的修筑。
威廉·基德恨恨地在三角堡的土墻上錘了一拳。
一發校射后連續兩發有效命中,炮手的技術和運氣已經毋庸置疑,然而維內塔佬似乎……并不疼。
威廉·基德命令改用八磅火炮,然而之前的兩發命中似乎用盡了運氣。八磅炮的射擊要么太低了,要么太高了。
一發八磅炮彈直接命中大車,然而也沒給維內塔人造成什么麻煩。
眼見維內塔人甬道已經修好了一段距離,威廉·基德轉而命令八磅炮轟擊已經修好的甬道兩側墻壁。
然而射擊甬道墻壁的效果更不理想,因為沃邦中校特意讓甬道左拐右拐,如同蛇行一般靠近城墻。
這樣雖然增大了工程量,然而也使得城墻上的火炮無法直射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