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連接塔城和赤硫港的道路最終貫通后,安托尼奧最后向守軍派出使者。基于“最后的仁慈和榮譽”,要求守軍交出武器,開城投降。
塞爾維亞蒂和雷頓聯名保證不會有任何塔尼里亞人在投降后被處決或審判。
可當使者舉著盾牌朝城墻喊話時,回應他的只有十幾枚鉛彈。
威廉·基德的態度已經表露無疑。
能射出三十二磅鐵彈的重型加農炮被安置在大車上,一點一點拖拽到城墻前方。
還離著大老遠城墻上的守軍就能聽到它們行進的嘈雜:拉車的閹牛和挽馬因為被抽打而吼叫;趕車的維內塔人呼喊著揮舞鞭子;嘎吱作響的車軸發出單調、持續的刺耳聲音。
如果死亡天使也會歌唱,那死亡天使的歌聲一定就是塔城守軍現在聽到的一切。
重炮抵達前線后,維內塔工兵又花了一整天時間用起重機械將大炮從車上卸下來。部署到提前搭好的炮位上,并調整角度。
維內塔軍中持有的所有輕重火炮被分成八個炮組,每一個炮組由一門最重型的火炮搭配其他輕型火炮組成。
維內塔士兵親昵地稱這些炮組為“狼群”,因為每個炮組都像是頭狼帶著一群小狼崽子。
以城門為分割點,東西側城墻各布置了四個炮組,對準了城墻的薄弱位置。
維內塔人部署重炮的過程中,城墻上的守軍盡了最大努力試圖用手上的輕型火炮摧毀敵人大炮。
然而這些嘗試收效甚微,維內塔人用木柵和泥土將自己的大炮嚴密保護起來,使得守軍找不到合適的射擊角度。
而且塔尼里亞人的火炮在數量上處于絕對劣勢,一直在被城墻下的輕型火炮壓制。
塔尼里亞人只能絕望地一邊看著一門又一門火炮被安置在城墻前方,一邊拼命加固城墻。
次日清晨,當太陽照耀到塔城城墻上的那一刻開始,大規模的炮擊拉開了序幕。
在重炮發威前,先是用火槍和裝了霰彈的輕炮劈頭蓋臉地朝著城墻上的守軍一陣齊射。
尤其是三角堡上的火繩槍手和火炮,他們距離最近,根本都不需要瞄準。
這兩日維內塔人發瘋一般猛干,用成袋的泥土不停地加高三角堡。現在,三角堡的頂端高度已經和城墻平齊。
塔尼里亞人部署在三角堡的火炮,現在正被維內塔人用來對付守軍自己。
從城垛后探頭觀望的塔尼里亞人被當場打死。鐵彈和鉛彈打在石頭上,碎片飛濺、煙塵四起,城墻上的守軍趴在胸墻后面,根本不敢抬頭。
而更多的守軍都躲在城墻下面,威廉·基德并不是草包,面對這種程度的炮擊,強行讓士兵留在城墻上只是送死。
因此他讓大部分士兵都躲在墻后的藏兵洞內,只留少量哨兵在城墻上觀望。
當墻上的守軍被壓制后,八門重炮開始轟鳴。
炮聲如同世界末日時吹響的恐怖號角,鐵質炮彈飛出炮口,狠狠地砸在城墻上,巨大的沖擊力讓整座城墻都在顫抖。
之前的兩磅炮只不過是在城墻上留下幾處白點,而重炮則直接摧毀了城墻外表面包裹的火山巖。
即便巖石沒被壓潰,撞擊產生的巨大應力也已經超越了粘結火山巖的砂漿的承受極限。
炮彈落點處,城墻的外墻巖石紛紛脫落,露出了火山巖混凝土澆筑成的內墻體。
而堅固的內墻體也被鐵炮彈打出了一個巨大的錐形缺口。
城外的維內塔軍人發出了比火炮轟鳴聲還要響亮的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