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什把化名為彼得的熱沃丹無賴一路拖出營地,如同在拖一具尸體。
“你們只有兩條路可走!”巴德再次看向流民:“要么,去屯墾農場種地!七年之后,拿回自由人身份;要么,去服二十年的勞役,二十年后再自由!想要如何,你們自己選!下一個!”
“石壁村的彼得·費雪!”布告員顫抖著喊道。
剛才還在憐憫彼得·布萊克的彼得.費雪,此刻卻嚇得快要尿褲子。
他咬緊牙關挪動腳步,旁的他沒聽明白,只聽懂兩個詞“七年”、“土地”。
他本就是個一無所有的長工,再差也不會失去更多。
彼得“死魚眼”費雪走到馬車旁,低頭親吻圣徽,宣誓效忠。
在彼得·布萊克和彼得·費雪的帶頭之下,其他人無論自愿或不自愿,都順從地接受了他們的命運。
即便他們想反抗,也做不到。
溫特斯和巴德對流民的控制分為三階段:
一階段[包圍],不讓一個流民走脫;
二階段[甄別、登記],找出那些混入農民的匪徒、流氓,揀選出流民里的工匠和自耕農,登記剩余的無地農夫;
三階段[分流],把流民大部隊拆散,阻斷各部分相互呼應、勾連。
到了第三階段,兩萬余流民被分流為十六營。
每營多則兩千人,少則不到九百,其中接近三分之一是小孩。
雖然各營流民仍舊遠超巴德手上士兵的數量,但是憑借三個百人隊,已經可以輕松鎮壓任何一處單獨營地。
而且許多逃難農夫拖家帶口,就算想反抗,也要顧慮家人,他們是沒有戰斗力的。
拖家帶口的農夫們并不抵觸這份“契約”,他們迫切想為妻兒老小找到口吃的。
有農夫心中不愿,但被點到名字以后還是像其他人一樣走到馬車旁、親吻圣徽、宣誓效忠——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何會這樣做。
……
巴德看著流民一個接一個走上前來,他想起昨天在駐屯所的會議室,他對伙伴們說得話:
“發地?發什么地?我們不是在建造烏托邦!”
“自耕農要有地,我們哪有地給他們?耕地都有主,沒主的那是荒地!自耕農要有房,我們哪來房子給他們?自耕農要牲口、犁具,我們同樣給不了!”
“我們不可能讓流民搖身一變成為自耕農!更別說我從沒想過要這樣干!”
“別想著拯救世界,扮演救世主比當一個純粹的壞人更遭怨恨。農民能接受你像貴族那樣對待他們,但他們不能接受你是個好人!”
“他們能接受一個神作為救世主,但他們不能接受一個人做為救世主!”
“你給他們發地、發糧,他們也許會短暫的把你視為神!但當有一天他們發現你是人的時候,就會立刻唾棄你、背叛你。”
“所以我們所作所為,都要從我們的利益出發。只有這樣,將來有一天他們背叛我們的時候,我們才能夠不發怨言地接受。”
“如果有人認為這是壓榨!那我就是要壓榨他們!”
“別想拯救所有人,那是唯有神才能做到的偉業。”巴德攥著拳頭,直視溫特斯的雙眼:“能拯救一半的人,我們就可以安心地上天堂,或是下地獄。”
……
清風鎮營地的流民盡數宣誓,巴德命人把公文張貼在營地的告示板上。
次日一早,[清風營]便將動身向鐵峰郡西南方遷徙,其他十五個“營”也會依次開拔。
巴德要把流民們盡數帶到狼屯鎮、黑水鎮、五獒鎮、牛蹄谷和小石鎮去。
那里是鐵峰郡最西南端、最荒涼的土地,也是離敵人最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