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而環繞拒馬陣飛馳的特爾敦輕騎卻可以無限制地施射,直至把箭囊射空。
面對泰基斯戰法,最好的策略莫過于給戰士披甲,并用大量投射武器還擊。
盔甲和遠程武器……這兩樣東西羅納德手上都很缺少。
民兵用獵弓和投石索艱難反擊,每個特爾敦人落馬都要十條下鐵峰郡人的性命來換。
目睹民兵接連中箭倒下,羅納德少校幾乎快要咬碎牙齒。
泰基斯戰法意味著一刻不停歇地奔馳,特爾敦人的戰馬的體力正在迅速消耗。
下鐵峰郡人的拒馬陣搖搖欲墜的同時,特爾敦輕騎也逐漸顯露頹勢。
終于,羅納德看到越來越多的特爾敦戰馬就連躍上膝蓋高的土臺都極為吃力。
“風笛手!”少校大吼。
民兵沒有軍鼓,更沒有軍號,只有兩把風笛充當傳令工具。
風笛手聽到命令,深吸一口氣,使勁夾住氣囊。他們不會吹軍用旋律,所以少校只要他們能吹出動靜,越響越好。
轟隆的馬蹄聲、響箭的尖嘯、垂死人類的呼喊和慘叫……嘹亮、銳利的風笛聲穿透了戰場的嘈雜,傳進每個人耳中。
這種聲音實在太過奇特,以至于沒有人會聽錯。
特爾敦人不明所以,而鐵峰郡的農夫們緊緊握住武器——風笛一響,就是總攻的時刻。
“亞當·奧爾托拉尼少尉!”少校厲聲暴喝。
亞當用一聲咆哮作為回應。
拒馬陣朝著河道的一側的拒馬忽地被搬開,亞當帶著他的部下——所有見過血的民兵——沖出拒馬陣,踏著沙灘和河水,兇狠地插進特爾敦輕騎的奔流之中。
與此同時,另外一部分民兵抬著尖木樁涌出拒馬陣,在拒馬陣與河水之間樹起一道屏障。
好似天崩地裂的一斧頭斫下,纏繞在帕拉圖人身上的巨蛇霎那間被一劈兩斷。
尖木樁外面的特爾敦輕騎茫然地回望,不知發生了什么。
被困在尖木樁、河道、臺地和帕拉圖人之間的特爾敦輕騎霎那間從“包圍兩腿人”變成“被兩腿人包圍”,肝膽俱喪。
又有反應不及的特爾敦輕騎沒能勒停戰馬,一頭扎進這塊死地。
對于泰基斯戰法,與赫德人互相攻殺上百年的帕拉圖人同樣了解。
某種程度上來說,作為受害者的帕拉圖人比赫德人更加了解泰基斯戰法的優劣所在。
泰基斯戰法的核心在于“環繞”,而且一定是逆時針繞行。
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右撇子,即便有些人能左右開弓,左手也不如右手有力。
左手持弓、右手拉弦,必然朝戰馬左側放箭更舒適。
同樣的道理,掠陣馳射,騎手反而要順時針繞行。
不是羅納德被迫在此地布陣,而是羅納德挑選了這處戰場。
靠河結陣,壓縮了特爾敦輕騎的活動空間。
土臺更是陷阱。
看似特爾敦人居高臨下占盡優勢,可是一旦特爾敦人使用泰基斯戰法,這處落差一米的臺地就將變成一道單向閥門。
道理很簡單,逆時針奔行的時候,特爾敦人是從落差高的河岸端躍下,再從落差低的內陸端跳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