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堡要對帕拉圖施行貿易禁運?”溫特斯覺出些許黑色幽默的味道:“那不就是要封鎖軍政府?反正蒙塔到燼流江的路線全在軍政府掌控中,諸王堡本來也得不到鋼堡的軍械。”
艾德老先生的微笑帶著幾分嘲弄:“****會的說法是‘為了和平’。”
“群山之國已經選好邊了嗎?”溫特斯抿了一口冰水。
“倒不如說。”艾德老先生輕描淡寫地糾正:“蒙塔共和國的立場從未改變過。”
溫特斯握著鐵杯,嘆了口氣——歷史遺留問題,誰也沒辦法。
……
與在血與火中贏得獨立的的聯省、維內塔、帕拉圖不同,蒙塔和瓦恩的主權不是靠自己掙來的。
沒人知道內德元帥當年在圭土城下究竟給理查四世開出什么條件,但所有人都能看到結果:瘋皇退兵,大半個蒙塔皇領和瓦恩公爵領劃入聯省版圖,從此遮蔭山脈以南再無烈陽皇室的旗幟飄揚。
然而,帝國軍隊剛剛撤出,聯省、維內塔和帕拉圖立刻就因[新領土處置方案]幾近決裂。
聯省獅子大開口,認為蒙塔領和瓦恩領應該就近并入聯省,理由也很充分:
聯省的國土面積最小;聯省在戰爭中付出的代價最大;將遮蔭山脈完全交由聯省管轄,更有利于對帝國的防御的整體規劃。
帕拉圖堅決反對聯省提案,提出瓦恩領可以就近并入聯省,前提是蒙塔領必須并入帕拉圖。
維內塔既不與蒙塔接壤,也不與瓦恩接壤,但是上述兩方案無論哪個,維內塔共和國都不能接受。
最終在內德元帥的呼吁下,三方妥協:蒙塔領和瓦恩領以獨立共和國的身份加入聯盟,共和政府的籌建和先期運轉將由聯盟政府負責指導、監督,并且兩國在聯盟事務上不具有一票否決權。
表面來看,最終方案是各國都能接受的結果。
然而簽訂協議的代表們不曾想到,最后還是聯省贏得了所有。
在帝國退兵后的幾年內,聯省人通過滲透、把持聯盟要害部門,成功將聯盟政府變成了圭土城的手套和傳聲筒。
這種玩法最終導致帕拉圖和維內塔憤然離場,聯盟政府從此名存實亡。
但是聯省也通過掌控聯省政府,深度介入了蒙塔和瓦恩的政治生態構建,將自身的影響力擴散到兩個新共和國的每一根血管、每一個毛孔。
這場政治游戲,最后還是更無恥的人贏得全部,更有道德感的人輸得一無所有。
但其實真正的輸家是“自由共和國的永久聯盟”
偉大同盟的愿景冰消瓦解之后,沒過幾年內德元帥就病故了。
然后就一直到今天。
……
溫特斯在軍事學校生活九年,在群島、荒原和帕拉圖磨礪三年,雖然沒怎么接觸過政治,但是對于聯盟內情還是有基本的了解。
至少還在陸軍學院讀書的時候,當年[帕拉圖和維內塔退出聯盟政府]這種玩不贏就自暴自棄的決策是隔三岔五就要在內部討論中被拉出來批判一番,而且經常引發激烈爭吵。
蒙塔政府的韁繩被聯省共和國握在手里,所以[群山之國介入帕拉圖內戰]在溫特斯看來是遲早的事情。
帕拉圖軍政府和諸王堡還能掰掰手腕,但是假如聯省和蒙塔同時出兵,軍政府絕無希望在三面絞殺下生存。
而鐵峰郡軍的未來不單單取決于自身的奮斗,也被諸共和國的博弈所左右。
[不著眼于全局的人,哪怕棋盤的一角也守不住]。
正是因為牢記這句話,溫特斯才會冒險潛入群山之國,不僅是為購置軍械,還為弄清蒙塔共和國的動向——如果能駐派人手定期傳回信息就更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