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許多人,包括苗為不明白方年為什么會如此極力堅持EUV。
畢竟理論上DUV可以支持到7納米光刻。
現在全世界最先進制程的是英特爾,才搞定22納米。
距離7納米看起來是很遙遠的。
而且到這一步,為了防止原子漏跑等,簡稱漏電,現在國際先進制程已經在考慮FinFET工藝。
這就開始出現方年所說的技術瓶頸。
按照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定義技術節點是最小金屬間距(MMP)的一半來算,MMP減少開始變緩;
偏偏3D化后,晶體管數量依舊激增,這樣就顯示不出工藝進步了。
于是……
下一代工藝命名就按照了早期二維晶體管形式的長寬各縮短0.7,則面積縮小一半(0.7×0.7=0.5)這樣的一個形式來簡化計算。
什么叫簡化計算……
即,20×0.7=14。
再然后是14→10→7→5→3。
那么實際上MMP減少了多少呢?
以臺積電為例,從10納米到7納米,MMP從44納米降到了40納米。
只有堅守摩爾定律的英特爾死活在14nm+、++、+++上停滯不前。
英特爾甚至想說一句:不標準的命名規則都特么是耍流氓。
這也是從終端用戶角度上,更先進制程的突破,體驗感并未成倍數突破的原因。
甚至可以說,英特爾的14nm+++≈廣泛意義上的7nm。
因為兩者每平方毫米晶體管數量基本相等。
綜上……
方年之所以毫不猶豫allinEUV。
是因為這特么眨巴眼的功夫,就必須要用到EUV了。
在方年重生之前,別說瓦森納、禁運這些,就唯一可以生產EUV的A**L手頭上握著起碼能排到五年后的訂單。
原因十分簡單:產不出來。
方年既然有理想有抱負,怎么可能在這里不來一手準備?
現在開始allinEUV,起碼五年十年后,梼杌是能搞出來點東西的。
EUV(極紫外)的光源波長直接就從193納米跳到了10~14納米之間的,目前研究資料表明波長是可用性最高的。
這樣一來,在尖端光刻領域,就有了話語權。
稍頓,苗為沉吟著道:“DUV光刻的進展這么順利,前沿有無量產計劃?”
“暫時沒有,到28納米再說。”方年平靜道,“我想應該有人會主動給我們送這中間的成套設備。”
苗為一下就懂了,忍不住伸手虛點了方年兩下:“你小子,難怪馬珀利跟雷軍都公開吹捧說你是最成功的商人,沒有之一云云,你簡直就是個商業奇才!”
接著又含蓄的提了句:“大基金的事情快提上議程了。”
“……”
方年笑笑,沒接話茬,再次直接轉移了話題:“月底之前,勝遇實驗室的4G組網方案可基本實用;
勝遇實驗室在西沙完成了雙4G組網實測,成果還不錯。”
聞言,苗為眼瞼輕動,臉上微有笑意,順著話頭說下去:“說起來,你怎么會自己跑到海南去?”
“啊?”方年面露遲疑。
苗為笑了笑:“你個人承接宣德七連嶼跨海大橋工程這事,在我這里可不是秘密;
前不久的會議上我們才聊起過這件事情,民政李部說你方總心里可能有些許怨氣。”
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