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門聲響起,不等洪成業說話,房門自開。
內侍司秉筆大監趙公公走進來,瞥了一眼岑侍郎,對洪成業拱手施禮。
“見過洪大人,陛下口諭,允燕王李樂請南征,兵部早些做好軍務調遣。”
趙公公環視周圍一遭,說道:“既然兵部各位大人都在,也省了咱家逐個通知。陛下親口說了,三月時間,徐逆不除,問罪兵部上下。”
“領陛下旨!”
兵部諸官起身領旨。
燕王李樂善軍伍殺伐,數次平叛嶄露頭角,領兵南征也在情理之中。
趙公公轉身離去,將要踏出房門時候,忽然回頭說了一句。
“陛下春秋鼎盛,年富力強,可還未老!”
……
萬壽宮。
不見青煙裊裊。
也不見平日里講經的真人。
監國太子、四位閣老跪伏在下方,等候景泰帝訓斥。
徐奉先稱帝,屬實挑撥到了景泰帝神經。
無論能否平定大順偽國,史書上都會記載,景泰朝大乾國裂。
“朕聽聞上古圣皇,生前選定監國,退位禪讓,扶上馬送一程。”
景泰帝聲音淡漠:“朕之功績,不敢自比圣皇,卻愿意禪讓帝位,允太子監國。如今,大乾國裂,諸愛卿當初如何答應朕的?”
四位閣老都是一品大儒,此時只覺山岳降臨,鎮壓的抬不起頭。
監國太子面色慘白,身子不斷顫抖,自昨日聽到徐逆稱帝,就惶惶不可終日。
唯恐父皇賜下一杯毒酒,將所有罪責背下來。
“嚴愛卿,你來說一說?”
“稟陛下,臣聽聞徐逆禍亂,忍不住痛哭。那徐逆尚在洛京時候,臣就與之切齒痛恨。”
內閣首輔嚴高聲淚俱下控訴道:“臣早些年上奏,武夫性格乖戾,擁兵自重,實屬朝廷禍亂源頭。理應以文馭武,馴化武夫,自是不會再有徐逆之亂。”
景泰帝面色不變,轉頭看向監國太子。
“太子以為如何呢?”
“父……陛下,兒臣認同嚴大人所說,以文馭武之道。”
監國太子聲音顫顫:“前有寇逆,后有徐逆,又有裴逆,皆是武夫作亂。”
景泰帝面色逐漸冷厲,微微頷首,似是同意又上似是嘲諷。
“既如此,太子與嚴愛卿一同商議,如何處理此事。朕既已禪位,諸多政務,還是不要插手的好。”
“臣領命!”
監國太子和四位閣老都松了口氣,至少性命保住了。
待到太子等人離去,萬壽宮只剩下景泰帝一人,忽然將桌子上的茶盞筆架掃落在地。
“以文馭武……一群誤國廢物!”
景泰帝發泄一番,手中出現青銅寶鏡,真氣輸入其中。
片刻之后。
鏡面波紋蕩漾,出現一名頭戴冠冕的中年男子。
“奉先,朕與你數十年情誼,生死相依。”
景泰帝說道:“世上任何人都會背叛朕,唯獨不包括你與楚大伴……”
“陛下,臣這是最后一次如此稱呼,人心是會變的。”
徐奉先的聲音從鏡中傳出:“我原本遵循陛下旨意,假意謀反,借此引出潛伏大乾的叛逆。然而見到麾下兵卒,不顧家人挽留,在戰場上沖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