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大的文字好似星辰分列,閃爍長空。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
不知道左端云使了什么法子,那文字懸空,其中傳出稚子朗誦之聲。
“古往今來,圣賢做文章,都講究微言大義。”
“而世人鉆研學問,也只往高深去尋,少有愿意低下頭,拾起那些看似簡單平凡,卻容易聽懂的道理。”
“陛下何等尊貴?乃當世真龍,萬萬人之上。”
“眼中卻能有蒙童稚子,愿意為他們啟蒙所學,花費功夫。”
“這,極為難得。”
左端云眼眸之中,異彩連連。
他始終記得,自己踏進天京的書店。
看到上面擺著《三字經》、《千字文》,且售價只有一文錢。
內心之中,不由涌現那種感動。
“教育,自然要從孩童抓起。”
趙穆沒有想到,這一樁隨意之舉竟然會引來左端云的注意和贊許。
只能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左司業還未說,到底要如何罷黜百家,又要如何獨尊儒術?”
年輕的大周天子盤坐于山頭,身形挺拔,撐住四方。
十二旒冕幾乎觸及流云,袞龍袍衣角翻飛,恍如神人。
與之遙遙相望的左端云,不急不慢,娓娓道來:
“圣地以三教為首。”
“荒神教乃是巫道殘余,祭祀先祖、崇拜自然神祇。”
“九嶺劍山為上古劍修遺留道統,只重殺伐,不問世事。”
“魔門更不用說,追溯其根源,乃是上古散修所聚集而成,講究隨性而為,視道德規矩禮法如無物。”
“唯有三教與眾不同,對于天地、對于萬物、對于自然,有其獨特看法,故而萬世不變,流傳至今。”
“道法高深,佛法高遠。”
“那儒門的根基是什么?”
“規矩。”
左端云自問自答,渾身浩然之氣鼓動如潮,沖擊著并不牢固的春秋洞天。
引得山川動搖,江河奔騰。
“所謂罷黜百家,乃是棄絕道門清靜無為,自然之法。”
“杜絕佛門逃禪避世,消極之念。”
“只用儒家定下道德規矩,約束自我內心,以仁義為本,禮法為綱。”
“方才是治世大道。”
左端云聲震長空,有如雷鳴,讓人心神為之震動。
這是儒門七十二種天賦根骨之一,雷鳴圣音。
“左司業這一番話與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勸誡朕要施以仁德有何區別?”
趙穆面露失望,他還以為三進三出書山學海的左端云會有何高論。
“自然不同!”
“知仁義,守規矩,人人明悟圣賢之道,愿望很美好。”
“可即便上古人皇出世,都不一定能做到。”
“萬載以來,自上陰學宮,再到歷代王朝,皆以仁德為先,禮法次之。”
“我卻不這樣認為,禮者,道德規范也,法者,治國、治人、治心之律例。”
“禮法并施,才是成王成圣之道!”
左端云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天地與之共鳴。
“我所要立的帝王之學,乃是制天命而用之,以王霸之道統率億萬生靈。”
趙穆眸光幽深,把握那幾個關鍵詞。
禮法并施。
制天命而用之。
王霸兼修。
這儼然與上陰學宮所傳授的道德之論,大相徑庭了。
當真是個“離經叛道”之人。
難怪會想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左司業,儒門四圣,你拜在何人門下?”
大周天子意味深長,輕聲問道。
眾所周知,儒門有四位圣人。
至圣先師,
亞圣,
禮圣,
文圣。
其中以至圣、亞圣之學說廣為流傳,禮圣次之。
至于文圣?
關于他之理念,幾乎無有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