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忙于推行科舉,籌辦學宮這件天大的難事。
一是實在抗不下,二是也分不出多余的精力。
并非隨便請幾位大儒,招一幫學生,開設幾門課程。
一座學宮就算成了。
沒有開宗立派的醇儒賢達,沒有能夠經世濟民的學說、學問。
怎么可能吸引天下士子紛紛來投。
最多也就糊弄一下沒有門路的寒門子弟,沒有銀錢的貧苦學生。
“微臣覺得,紫金山藏風聚水,青山秀水,可以陶冶性情,正好合適。”
左相卻是當仁不讓,率先出聲。
此言一出,太和殿內徹底安靜下來。
聞太傅聞言,眉毛抖動了一下。
暗自感慨:
“到底是左相,最會揣摩圣意。”
紫金山上,廟宇眾多。
大周第一禪林的靈谷寺,其山門位于天茅峰。
平日里香客如云,游人如織。
選此作為學宮,可以說一舉兩得。
“左相提議,甚和朕心。”
趙穆眸光閃動,自右相被扣上謀逆大罪,左相便閉關不出。
因為那范陽盧氏出身的盧子維,曾是他的學生。
還數次上書,主動請罪。
總而言之。
這位穩居廟堂數十年,從而屹立不倒的左相,很會審時度勢。
選用紫金山,一是立學宮,與圣地唱對臺戲,
二是找個由頭,借機清理佛門、道門等殘余勢力。
“陛下,再立學宮之事!極為重大,還請三思!”
工部尚書硬著頭皮規勸道。
大周天子上位以來,被抄家、被流放、被下詔獄的官員,攏共已有數百名之多。
光是那一樁金沙幫的漕運大案,涉及牽連的人數就超過兩百。
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員,便不下十位。
殺得人頭滾滾,心驚膽戰。
這個時候站出來,違逆陛下的意思,其實不太聰明。
“宋愛卿有什么高見?這里不是金鑾殿,沒有那些繁文縟節,君臣規矩,你可以暢所欲言。”
趙穆笑意依舊。
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書,乃是寒門出身。
之前籍籍無名,勉強混上一官半職,當了都水清吏司的主事。
后來被他一手提拔,官拜正二品。
這樣的升遷速度,簡直像是坐上火箭。
工部尚書看到陛下沒有雷霆震怒,稍微定了定神,解釋道:
“上陰學宮立于大楚境內,是為圣人城,往來皆是世家子弟,大族門閥。”
“每年的確培養眾多良才美玉,國之棟梁。”
“甚至連大周、大虞都常有官宦門第的嫡子、庶子,跑去求學,莫不以成為上陰學子為驕傲。”
這一番話好似地圖炮,讓許多出身世家門閥的朝中大員都低下頭,以袖掩面。
沒辦法,上陰學宮是天下士子夢寐以求的圣地。
連左相、聞太傅這樣的肱股之臣,都曾是其中的一名學子,更何況其他人。
“宋愛卿繼續說。”
趙穆饒有興致,把玩著手中金盞。
“陛下,微臣并非覺得再立學宮有不妥之處。”
“事實上,我大周確實應該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傳道受業解惑之所!”
“但要有良師,要有聲勢,更要有夠分量的學問,否則空有學堂百座、空有圣賢典籍,怎么也比不過大楚的圣人城!”
名為宋義的工部尚書誠懇說道。
他知道陛下對教育極為重視。
甚至將其定為國策。
否則。
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開科舉,建學堂,編寫啟蒙童書。
但,要是沒有合適的條件。
那座立起的學宮,只會成為笑柄。
“宋愛卿所言不無道理。左相,你怎么看?”
趙穆收回視線,轉而望向另一邊。
雖然說,他并不怎么瞧得上左端云的帝王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