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真是想你不敢想啊。
18英寸的晶圓他也敢做?
世界上最厲害的芯片代工廠都不敢做啊,三星、英特爾之類的也就是12英寸。
技術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國際巨頭基本都有實力研發。
最大的問題是,資金。
投資18英寸生產線,需要投入非常龐大的資金。
一條12英寸的晶圓生產線,大概是30億左右,但一條18英寸的晶圓生產線需要100億美金!
成本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國際大廠都不敢做。
曾經,特斯拉汽車的總裁馬斯克說過,如果不是成本原因,人類已經可以移民火星了。
這是真的。
移民火星技術不是最大的難題,最大的難題是成本。
有些技術看起來很高大帥,但你也要考慮成本和效益才行。
一個男記者追問:“18英寸的晶圓,目前國際上沒有一家公司敢做。你有沒有考慮過成本問題?”
陳耀點點頭:“成本是最大的障礙,但成本也可以通過技術解決。接下來在18英寸的探索上,解決生產設備費用過高的問題,將會是公司技術團隊的重點工作。”
話到這里,采訪結束。
隨后,徐衛東和他的團隊撤離,乘坐車子離開。
新的團隊入住,陳耀將一大批做半導體的精英人才調派了過來。
這批人才出自微觀精龍部隊,曾經研發過光刻機,在半導體行業,最頂尖的存在。
公司的總裁,由關芯研擔任。
曾經她在國外著名的芯片公司擔任過高管,對芯片行業非常熟悉,她擔任總裁最適合。
別以為,做芯片都是男人的專利,女人在芯片行業也有很牛逼的人物。
花為海思麒麟的總裁,就是一個女人,被稱之為芯片女王。
當然,花為只做設計,并沒有做生產,被米國掐脖子,就是恰在了生產。
陳耀新收購的晶圓廠,是為了解決芯片生產問題。
雖然公司已經成功研發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但想要生產出世界上最好的芯片,可不只是光刻機,生產工藝也要跟上才行。
就像是英特爾,它能拿到荷蘭A**L最好的EUV光刻機,但它的生產工藝不行,依然做不出最好的手機芯片。
在這么多的代工廠之中,芯片代工絕對是最高大帥的存在。
目前,工廠80%都是技術員。
關芯研擔任這家工廠的總裁之后,傳奇公司那邊會另外安排一個臨時總裁上任。
晚上,總裁辦公室。
陳耀,孫振南、關芯研三個人坐在一起吃晚飯。
“耀哥,這家工廠的名字是不是要改掉?”孫振南叉起一個大蘿卜塞進嘴里。
“肯定要改。”陳耀語氣堅決道。
一個華人芯片工廠,起一個洋名字,叫什么麥斯威,多別扭啊。
如今全資收購了過來,工廠的名字自己有權更改。
關芯研一小勺一小勺地喝著雞湯:“你覺得叫什么比較好?”
孫振南建議道:“不如叫中精國際,也或者叫華芯國際。”
“不行。”關芯研果斷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