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芯片生產設備供應商,本身的規模就不大,花巨額資金去搞研發,他們是不愿意的。
科研這種東西,不是花錢就會有成果,投入這么多最終也可能會打水漂,供應商就更加沒動力升級。
所以,陳耀現在在U盤里邊找科研數據,不只是為了自己,還要幫助供應商做技術騰飛,讓他們盡快出成果。
雖然傳奇軌跡做芯片,從設計、生產到封裝,整條產業鏈都是自己掌控,但不可能什么設備都自己做。
像封裝芯片的打線機,測試機等等,成百上千的設備,都要供應商供貨。
查找了好長的時間,陳耀在宇宙U盤獅子座分區,發現了所有18英寸生產線的所有技術資料。
數據龐大,除了文字說明,還有詳細清晰的圖紙。
陳耀點點頭很滿意,消耗掉了所有的積分,將所有的科研資料統統獲取了過來。
然后,將一部分文件通過打印機打印了出來,另一部分的數據導入超級快學平臺。
下午,太陽高照。
一輛輛轎車駛入工廠,來自全國500家芯片供應商的老總都來了,參加傳奇的芯片生態大會。
在國內做制造業,不管想要什么零部件,都能找到供應商,并且快速,高效,成本低。
華夏是當今世界唯一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相媲美的。
國際工業體系分為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
完整工業體系就是,擁有所有525個小類的生產與研發能力。
陳耀和他們一一握手:“歡迎各位大佬到場。”
李云龍老板推了推金絲邊眼鏡,呵呵笑道:“你才是真正的大佬,我們也只不過是你的小弟而已。”
陳耀在芯片行業的地位無與倫比的崇高,他的一舉一動都能震動整個行業。
這次,他說召開芯片生態大會,供應商的老板不敢怠慢,立刻趕過來。
老板們走進會議廳,一一坐下。
陳耀站在他們的面前,清了清嗓子,說道:
“讓大家過來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升級下一代晶圓。”
李云龍有點不理解:“晶圓棒發展了20年,技術已經很成熟,還有什么需要升級的,難道?”
“沒錯,我們要增大晶圓棒的尺寸!”
陳耀握著一根白色粉筆在身后的黑板上寫下一行字。
18英寸!
短短的幾個字,卻震驚了所有供應商。
從12英寸升級到18英寸,不只是增加六英寸那么簡單,那是上千億的成本投入啊。
李云龍有些不理解:“做這么大的晶圓棒,真的有必要嗎?”
“有。”陳耀語氣很肯定:“前期投入可能會比較大,但長遠來講,可以降低芯片的價格。”
李云龍皺了皺眉頭:“全世界都美公司敢做,我們是不是太冒險了?”
陳耀又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字。
敢為天下先,18英寸生產線!
他臉色前所未有的認真:“正因為全世界沒有公司敢做,我們可以大膽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