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寫的是硬科幻,要有一定的科學性,雖然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但陳耀還是盡量做到沒有bug,每寫一段都停下來仔細斟酌。
在火星上生存,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喝水問題?
人類得身體重量,70%都是水分,不管在哪個星球,都需要水分維持生命的運轉。
在原來那本《》火星救援》里,只能通過燃燒氫來獲取水分。
其實,科學家已經發現,火星是有水分的,就在地下存在大量的液態水,在火星的南極和北極也有冰川,根本不用燃燒氫這么麻煩。
人類登錄火星,選擇的位置首要考慮的必定是水資源,即便不是降落南極、北極,也會選在一個有液態水的地方。
雖然火星上的液態水含鹽量超高,比地球上的海水還要咸,但火星車上的海水淡化是可以喝到純凈水的。
解決了喝水的問題,接下來就是怎么在火星上解決食物來源問題了?
火星上一片沙漠,一望無際的沙漠,根本看不到生物的存在總不能像某些生物一樣靠吃土維持生命吧?
前世那本《火星救援》,主角種植土豆,靠吃土豆維持生命運轉。
在火星的確可以種植土豆。
火星土壤成分里面,有足夠的鈉、鎂、鋁、磷、鈣、鐵等元素,唯一缺乏的氮,可以通過主角的大小便補充。
所以理論上,有水、空氣、養分,完全可能種出土豆。
只是,天天吃土豆,不但難吃可能會患上厭食癥,宇航員也會營養不良啊,不會餓死,但可能會換上一些跟營養不良的疾病,要是病倒在火星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所以不單單種植土豆,還要種菜。
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就嘗試過,使用新鮮食物生產系統Veggie可以種出紅生菜。
這個系統使用紅、藍、綠光,幫助植物在一個類似枕頭的袋子里生長,里面有肥料和濕潤的環境,它便可以種出各式各樣的新鮮蔬菜。
有了水分、食物、還差氧氣,人類生存三大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火星上,氧氣的含量極低,95%都是二氧化碳。
根本不足夠人類呼吸的,必須借助機器來生產氧氣。
還好的是,火星上是有水分的,將水分子分解成氧分子和氫原子,氧氣的來源也解決了。
有了水分、食物、氧氣可以在火星上生存下來了嗎?
還不行。
還要解決火星溫度問題,火星上非常冷,平均溫度在零下60度左右,晝夜的溫差100攝氏度。
陳耀寫書的同時,停下來思考了好一陣子,想到了這么一種相對比較科學的方式。
用放射性同位素熱發電機,利用人造同位素钚-238衰變產生的熱來取暖。
好了,主角在火星上生存遇到的種種問題,基本都找到了解決方法。
陳耀飛快輸入文字,寫的時候特別注意了人物的刻畫,畢竟這是一個故事,而并非市一個科普。
主角是宇航員,本身也是個科學家,在保證自己存貨下來的同時,他不會忘記自己的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