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始至終秦國而今也未曾對韓國動兵,但這也只不過是遲早的事情了,就比如而今韓國所面臨的局面,便是一個前奏。
所以,既然見到了嬴政,某些話,韓非卻是準備在他的面前一舉說完。
嬴政眼眸子逐漸瞇了起來,他眼中泛著一種極為危險的光芒,語調怪異的說道:“愿聞韓非先生高見!”
韓非開始侃侃而談,他先是從“義”與“利”的角度來闡述韓國為何不可滅,秦若滅韓,既失信于天下,又不得其利,隨后,他又講述了滅韓是何等不易,表明了韓人守家衛國的決心。
當然,韓非也知道光靠這些言論,是很難說服嬴政的。
于是,他為了轉移火力,甚至親自給嬴政出謀劃策了起來。
最終,他的謀略,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滅趙存韓”!
韓非的話,有沒有道理是一回事,但在嬴政的眼中,這一刻的韓非仿佛又變成了昔日新鄭那位風姿無雙的俊逸公子了,明明身處困境,卻充滿了信心,自信可以破開困局。
當時他邀請過韓非與他一道成就大業,結果被韓非當場給拒絕了。
明明身處困境,卻永遠那般的自信。
以前是那樣,眼下還是如此。
可惜,這里是秦國,韓非想要說服嬴政,保存韓國,卻沒有那么簡單。
一聲長長的嘆息聲驀然響起,平靜的話語落入韓非和嬴政的耳中,“兵家疲秦計,師兄為了韓國,當真是用心良苦啊!”
韓非側首望去,赫然只見一名穿著藍色衣衫,容貌冷峻的男子,正是他的同門師弟李斯。
昔年韓國朝堂之上,因為秦國使臣遇害一事,這對同門師兄弟曾針鋒相對了一番。
今日,秦國之中,這對同門師兄弟,再度對上了。
李斯的“疲秦計”三字一出,不少秦國大臣的面色紛紛微變,看向韓非的目光,也是極為不善了起來。
韓非感受著這些人的目光,自然明白眾人的變化是因為李斯的那一句話,不過他卻并不怨恨自己這位同門師弟。
畢竟歸根結底,都是各為其主而已。
在心底驀然的嘆息了一聲,韓非沒有說一句話,但落在旁人眼中,無疑就是對李斯之前所言的“疲秦計”默認了。
“韓非先生心存故國,嬴政頗為佩服!”
嬴政突然一陣大笑,起身離案對韓非深深一躬,轉身走了。
今日這場國宴本就是嬴政為了韓非而舉辦的,但誰也沒有想到最后會鬧成這般,作為主人的嬴政都走了,即便身為客人的韓非還在,但這場國宴實際上已經沒有什么意思了。
就此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