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牧拒絕了。
哪怕趙國腹地已經皆數被秦軍肆虐,邯鄲即將告急,他仿佛沒有看到趙國將滅的大勢,毅然決然的帶著五萬戍邊趙軍,向著邯鄲勤王而去。
李牧的行為,在燕丹看來,自然是愚不可及,甚至可以說是極為迂腐了,但他也沒有資格去指責人家什么。
就算李牧此去是飛蛾撲火,并不能力挽狂瀾,那也是李牧自己的選擇。
他如今需要思量的一件事是趙國滅亡之后,燕國將如何自處。
之前他作為質子,從秦國逃遁,已經是深深的惡了秦王嬴政,這意味著燕國想要向秦國求和,已經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了,且燕丹也并不想向秦國稱臣納貢。
韓國覆滅,秦國東出之門大開,可以長驅直入直攻趙國、魏國、楚國。趙國若滅,則意味著秦國和燕國之間的間隔也不存在了,燕國想要借地處偏安這個優勢躲避戰火,也是不可能了,那時候,隨著趙國領土疆域劃入秦國,秦國若想攻燕,只需渡過易水,就可直抵燕國腹地。
秦國想要一統天下的野心,燕丹從一開始就知道。
然而,燕國從周王朝建立之初傳承至今,燕丹作為如今的燕王,也不想讓祖宗社稷在自己手中淪亡,他不想變成亡國之君。
想要從正面戰場上戰勝秦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所以,只有劍走偏鋒,兵行險著了。
“屠龍計劃……”
幽寂的宮殿之中,燕丹又想起了當年的那個計劃。
哪怕這個計劃在他之前歸國之處已經被墨家巨子六指黑俠給否決了,但趙國若滅,燕國唇亡齒寒下,也討不了什么好,就算是為了燕國,燕丹也得再向巨子請求一番。
如果他依舊不允的話。
燕丹眼中閃過了一絲冷意。
作為太子的時候,他雖然心憂江山社稷,但終究還是比不得成為燕王后,親自坐在了那個位置之上所感受得更加深切。
……
在秦國攻破井陘關隘,王翦和王賁以及楊瑞和三路大軍同時朝著趙國邯鄲攻去之時,趙國的北部,也有一只勤王的兵馬急速的向著趙國都城邯鄲的方向開去。
這只兵馬的人數并不多,將所有人加起來也只有五萬余人,和動輒幾十萬的秦軍比起來簡直算是渺小了。
然而,國難當頭,哪怕前方是刀山血海,他們也是一往無前,急速奔馳。
這是李牧的大軍。
一望無垠的平原之上,鋼鐵洪流向著前方不斷的蔓延,馬蹄聲急,朔風凜凜,矛戈在陽光下閃爍著森然的寒光。
這一切,無不顯示著李牧這只大軍的精銳。
作為跟隨李牧征戰多年的悍勇老卒,這只軍隊,曾隨著李牧抵抗過北方游牧異族的入侵,也曾抵御過秦國的攻伐,跟隨李牧轉戰南北,可謂是一身轉戰三千里。
如果真讓李牧帶領著這五萬人回到邯鄲,哪怕秦國有三路大軍,想要徹底的擊潰李牧這五萬人,估計也要花費一些時間,折損不少士卒的性命。
就在李牧領著大軍向著邯鄲方向疾馳而去,他卻不知,在前方,有人已經等候他多時了。
一處山林之中,白川負手而立,他的身后,陽光無法透入的林蔭之中,諸多身影佇立,他們或高或矮、或男或女,皆是身負名劍,一股肅殺之意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