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很多柄劍,但若是細數其中最為有名的那柄,自然是“太阿”無疑。
太阿乃歐冶子、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打造,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出爐時天時、地利、人和三元歸一,劍未成而劍氣已存于天地之間,當年風胡子排列劍譜之時,曾將此劍列于劍譜第二,僅次于天子之劍,和諸侯威道之劍不同,天子之劍無定數,并非單指某柄劍器,而是看誰是天下間大勢所趨的王者。
而今天下,秦國勢大,故而天子劍,自然是嬴政手中的佩劍。
直到數年前,燕丹傾盡墨家之力,打造出殘虹劍,荊軻攜此劍入秦,行刺殺一事后,太阿劍在劍譜上的排名才第一次發生改變。
在刺秦失敗之后,殘虹被嬴政重鑄,改名為淵虹。
此后不久,劍譜更新。
重鑄之后的淵虹位列劍譜第二。
按照劍譜之上的說法,此劍乃是庶人之劍,殺力更勝于太阿。說得倒是有幾分道理,但是否能夠讓人信服,又是另外一件事。
至少儒家之人,都是不大信服風胡子家族的這番說法。
須知太阿劍乃是傳世不知道多少年的名劍,被天子劍壓過一頭也就罷了。
淵虹即便再不尋常,又有什么資格壓在太阿劍的頭上?
只是儒家終究還是讀圣賢書的,哪怕心底不服,也沒有如當初那些江湖武者一般,直接去咸陽城尋白川問劍。
不曾想,時隔數年,今天在這儒家圣地小圣賢莊之中。
淵虹和太阿這兩柄劍悄然對上了。
海風吹拂,卷動白川和伏念的衣袂,張良靜靜的候在一旁,眸光凝然。
他怎么也沒有想到伏念師兄會和白川對上。
但一想到太阿劍和淵虹劍這兩柄劍譜前三的劍器即將碰撞,他又不禁屏住呼吸,凝神對待,同時為了給兩人發揮空間,他還主動后退了一些,拉開了距離。
沒有絲毫的征兆,伏念揮動了手中的太阿劍。
劍光煌煌,既有王道之威嚴,又有圣道之高妙,劍光所過之處,更有一種天地之大,皆被此劍籠罩的感覺。
白川原本是沒打算和伏念交手的,但既然對上了,就算是出于對伏念的尊重,也得認真對待一番,感受著天地的變化,他眸光不禁微微閃爍。
“這就是圣王劍法嗎?”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于變化,謂之圣人,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熏然慈仁,謂之君子!
太阿劍本就是傳世之名劍,其內自有一股威道之意。
此劍傳入伏念手中之后,伏念又借助此劍結合儒家經典,創出了一套《圣王劍法》,此劍法共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內圣、外王,又有八小篇合計七十二式,八小篇分別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被視為內圣之業,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則被視為外王之業。
白川執掌影密衛,很早以前,就曾閱覽過諸子百家各門各派的情報,其中就有伏念的介紹。
原著之中,伏念也曾借助過太阿劍和圣王劍法,壓過了天宗掌門曉夢一頭。
但對白川來說,他自來到這個世界以來,還是第一次見識到圣王劍法!
一邊感受著圣王劍法的威勢,白川手中淵虹隨之揮動,一道道劍氣從劍身飛逝而出,縹緲虛幻,帶出一道道絢爛的流光,與圣王劍氣相互抵消,在空中迸發出一點點細小的氣旋,而后又匯聚起來,化作勁風,朝著兩側鼓蕩。
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