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人快不了多少嘛!”
看了一會兒就有年青人張口取笑了一下機器,他覺得機器的插秧速度比人也快不了多少,無非就是一個人干了六個人的活罷了。
“你懂個屁!”
呂慶舉說道:“你一個人像這么樣一動不動干個小時看看!這是機器不用休息,人能這么干么?而且兩臺機器就是比十二個人還要頂用”。
陳東升道:“這速度是普通速度,咱們是第一次使,以后用上高速,那就不是六個人的事情了,十個人也抵不上一臺機器干的活,像是咱們村這些田,最多三就插完了,以前咱們全村人都投進來要干幾天?”
開上了插秧機,瞅著身后的苗子一排排一行行的被插進了稻田里,陳東升突然間覺得種地似乎也沒有他認為的那么不堪。
桑柏那邊已經插了一個來回。
“桑先生,這邊還沒有到頭怎么就回去了?”
桑柏大聲回道:“作業是有線路的,這樣到最后收口的時候從哪里進來的就從哪里出去,整個地里都可以插滿,這樣來回來回的你自己想一想,那只能從對面出去了……”。
插秧還是線路之說,以前桑柏是不知道,但是人家教學上面寫的是清清楚楚,還提供了幾種插秧的路線圖。
不得不說人家的線路設計合理,從哪里進去哪里出來,整塊田一點旮旯都給你算好了。
田梗上一群人看,桑柏和陳東升兩人各顧一塊田,駕駛著插秧機就這么來回工作著,差不多二十分鐘就把兩畝多的地給插完了。
也就說二十分鐘就把相當于桑柏家的地上的活給干完了,這效率也就是全村幫著桑柏家干能達到。
“有滴個天,還真可以啊”。
村里的人們都開心笑了起來。
有一些老人開始盤算著明年的時候要不要再開一些地來,要不就往上面開,反正這座山丘都是土山,就算是開成梯田也沒人說什么。
桑柏把插秧機開子出來,讓大鳳上去操作一下,看著大鳳按著視屏上說的從梗邊的板車上取缺,加滿了秧苗架子。
搞要了所有的操作把插秧機開進了旁邊的田中,然后開始插起了秧來。
作為女生,大鳳很精細,插秧村在她的駕駛之下,非常的平穩,很快旁邊的一塊地就已經插好了。
兩臺插秧機的發動機聲音,伴著梗上鄉親們的歡笑聲,讓操作插秧機的陳東升、大鳳突然間覺得胸中涌起一陣自豪感。
等著兩人操作完兩三塊地,接下來就是約定好的教學任務時間了。
由大鳳和陳東升當教員,教村里的老爺子們如何操作插秧機。
桑柏的想法就是讓村里所有的人都會使用這玩意,要讓柳樹莊成全省第一個進入機械化農業時代的村子。
教學上很快反映出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有文化的和沒有讀過書的,學一樣東西真的不一樣,尤其是面對一幫上了年紀的爺爺輩們,有些東西講了三五遍,他們還是會忘記。
不是記混了就是記錯了順序。
“這樣吧,分三天講,每天講一部分”。
桑柏一看這教下去,學的和教的都得瘋,于是提議把整套操作分成三部分教,這樣一天的話就學幾個操作。
其實操作的步驟并不難,主要是這幫老爺子們心有有畏懼,一輩子都是用手插秧的,現在換成了機器,總覺得有點別扭。
不過鄉親們的學習熱情很強烈,不光是老爺子們,就連抱著孩子的小媳婦也有學習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