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當你仔細想一下,二零年的時候你達沒達到這種平均收入,就知道落到一般人的生活當中,這些平均出來的錢得打個幾折了。
反正桑柏那時候是拖了后腿的,報告上人均一萬一,桑柏一個底層的小臨時工,四千塊一個月。
菜賣不上價,還費時。
因此,菜園子幾乎都是對大家敞開的,不過因為家家都有,家家都種,所以走路見誰家的瓜好,順手摸一個摘一條也不算什么惡事。
“這西瓜是延平給的,回來的路上正巧遇到他回來,三蹦子上拖了十好幾個瓜,就給了挑了一個”黃道然說著把一片瓜塞到了老伴的手中。
老太太吃了一口瓜,贊了一句:“比帝都的好吃”。
“這是田里摘下來的熟瓜,城里賣的什么瓜,都是沒熟摘下來運到地方也就熬熟了,能和這里的比么”黃道然說道。
柳樹莊除了清凈人好之外,這蔬菜瓜果的味道也是讓老兩口子想念的,新鮮的蔬菜炒起來比城里菜場買的要好吃多了。
就拿最簡單的洋柿子(西紅柿)來說,這里的洋柿子燒出來的蛋花湯和菜場買來的那就是兩個味兒,一個自然的酸中帶甜,一個怎么燒都去不掉青泡味兒。
老兩口子是沒有問,要是問桑柏,桑柏一定會告訴他們,這是兩個品種,這種的西紅柿別說運到菜場了,半路上就爛掉了。菜場賣的那是專門培育出來的品種,半青不紅摘下來到菜場擺上去又紅又光滑,表皮還沒有傷。
“你要是沒什么事情我就過去干活去了”。
“鞋子還沒有做好?”黃道然問道。
老太太道:“底子才糊好,今天正準備上線納呢,不著急,最多還要兩三天,你的千層底布鞋就能上腳了”。
“那就好”黃道然說道。
村里的老人們現在喜歡千層底布鞋,不為別的就是穿上去舒適。
原本喜歡的皮鞋什么的,穿了幾年之后,老一輩人又轉回到了傳統的布鞋上了,于是老太太們又重操舊業,納起了鞋底做起了布鞋來。
制作布鞋那肯定要糊底的,糊底子就是用特別的面糊子把布頭一層層的裱在桌子上,一層糊好了再糊另外一層,糊到了滿意的厚度,晾干之后,再用粗線納上一遍,完成之后就會看到鞋底上一圈園的線,如果愛惜一些的就是會在上面再縫上一層橡膠底子。
現在老太太才把底給糊好,離著成鞋還有幾天時間。
這樣把鞋面和鞋底子合在一起用線收緊就成了千層底布鞋。穿上透氣又吸汗,比什么鞋子都舒服。
吃了瓜之后,老太太又去和老姐妹們開心的做鞋去了。
黃道然吃完了瓜,抹了一把嘴,進入西廂房開始作畫,這是老頭多年來養成了習慣,就算是被批斗那會兒,也沒有放棄,現在自然就更不會了。
這邊黃道然和桑柏小日了過的都舒服,只有呂慶堯望著自家院里的好幾只小狗發愁,因為今天問了一圈才派出去三只狗,還是挑最好的。
剩下的這些不是長相上一般,就是性格太面的,最差的那一只別說是當獵犬了,看家都成問題。
“怎么才能送出去呢?”呂慶堯托著下巴琢磨起來。
呂小愉這時候說道:“爸,您往那邊的廠子送兩只不就行了,看個門什么的!”
“對呀!”
呂慶堯拍了一下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