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組孩子都有自己的基本盤,像是桑詡兄弟仨的基本盤就是桑柏家和陳東升,大鳳家的三個果子林。
呂小愉和呂小樂姐妹倆的基本盤則是呂慶堯家的果子林,季四毛等人的基本盤是季維根的果子林。
反正三個小組自留地盤各有大小。
至于老師還有親戚家的孩子多數按友情與血緣組隊。
計較的時候歸計較,但是孩子干活的時候,還是得有大人在旁邊看著,為了孩子們的安全還得不止一個,防著一個人分心的時候注意不到危險,兩到三人就要好多了。
今天輪到桑柏家的果子林,桑柏和齊小巧,還有一個學校的劉老師三人負責孩子們的安全。
于是吃完飯一大早七點多鐘,三人就到桑柏家院子門口的小曬場集合,同時集合的還有十來個小皮猴子。
孩子亂哄哄的鬧了一會兒之后,便往林子那邊去。
桑柏仨則是一邊聊天扯淡一邊慢悠悠的跟在孩子們的身后。
摘果子的工具都是孩子們準備的,其實也不多,就是兩件套,一個是鉤桿,就是上次桑柏從空間里拿出來摘桔子的那種,另外一種直接是個竹桿子,這是打果子用的,這玩意打在樹上把熟了的果子從枝上打下來。
不過竹桿子用的時候不多。
大的孩子扛著鉤桿,小的孩子則是拎著籃子,大點的拎,小點的兩個人抬,都是運果子的工具。
孩子們的工作,不光是要把果子從樹上打下來,還得用籃子運到路邊,這樣的活才算是正式完成。
至于剩下的從路邊到家的活那就是大人們的了。
孩子們也沒法子干,現在柳樹莊孩子最大的呂小愉也不過才十歲略出點頭,哪里能干的了搬運的體力活,等著十三四歲的時候,孩子可以干就得干這活了。
現在不行,一幫娘老子也不是真的想把兒女們當包身工用。
看著孩子們干活,大的孩子上樹,或者是站在樹下用鉤桿子把果子從樹上鉤下來。
等著果子一鉤下來,便有小孩子小跑著湊過去把竿頭鉤子上帶下來的果實給摘下來,光摘下來還不夠,還得把上面多余的葉子給摘掉,只留下果實放進自己的小籃子里。
無論是大孩子還有小孩子都不會偷懶,因為他們知道活干的快,那么摘的果子也就越多,分到的錢自然也就越多。
孩子忙活的緊,大人們卻是很輕松,抱著胳膊站在一旁聊天。
劉老師是個話嘮,可能老師多多少少都有這么一點。
站著沒到一分鐘呢,劉老師便開始感嘆了起來:“其實這活動真的挺好的,以前是不知道一個勁的逼著孩子學習,但是有的時候事得其反,現在這樣的活動一多了,我們兩口子是感覺到孩子漸漸的能理解我們了”。
劉老師就是那種普通的教育,只希望孩子的成績好,剩下的恨不得把孩子上廁所的事情也給包辦了。
但是這樣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孩子們的理解,第一是孩子們玩的天性使然,你把他們捆住了手腳自然不會開心了,第二就是不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把得到的一切當成理所應當。
現在劉老師提這事,無論是桑柏還是齊小巧都明白,劉老師以前是怎么管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