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文嗣院的名冊送到了。”大責太監舉著名冊來到書案前,雙手奉上。
皇帝不禁蹙眉,嘖道:“這么晚了,文嗣院可真能熬的啊。”
大責太監遂道:“陛下知道薛博士的性子,您的命令,文嗣院從來都是緊著做好的。”
皇帝一手接過來,瞧了瞧封面,不免道:“你呀,總是為這些個老糊涂說話。”
“奴不敢。”大責太監面色微動,卻復又沉靜。
“做完是做完了,做的好不好——”皇帝看著這冊子并未翻開,“皇后,你且看看。”話音稍落,他便轉而把名冊遞給了一旁的王皇后。
王皇后看了他一眼,旋即接過手來,也不抬頭,吩咐著大責太監:“審公公,找幾個人把這合殿的燭花剪一剪。”
大責太監即刻領命退下。
王皇后翻看著冊子,上面不過寫了幾十個人的名字,卻都附上了籍貫、年齡等條目,可謂十分詳盡。她粗略略看過,細細瞧了幾個人,不住點頭,贊道:“這事兒還得是文嗣院來做,大博士這名冊擬得很好,這些人都可謂是我東都的才俊,如能請到,此事便是功成了。”
皇帝靜靜看著她,并不表態。
王皇后又看了幾眼,頓覺有些不適,遂放下名冊,正好與皇帝四目相對。“陛下?”她有些疑惑。
“嗯?”皇帝眼波纏傳。
王皇后思定,只笑道:“陛下讓臣妾先看名冊,可是已經對此名冊有數了?”
“皇后何出此言?”
“其實,東都的青年才俊也就這些人,這兩年來,為了給太子擇伴讀,臣妾早已把他們的生事熟稔于心,我不過是一介后宮婦人,尚能一一羅盡,陛下位在九州,官至天下,定是更加明察。”王皇后微一挑眉,滿面含春。
皇帝頷首,順手拿起案上的一串金珠,捻在手里,逐析道:“從前薛赫提議修文冊,朕便了解了一二,明察倒也算不上,天下之大,六縣之廣,朕已經焦頭爛額,心也不在這些小人物身上。”
王皇后輕輕搖頭,“哪里是小人物,這里面保不齊就能再出一個沈可人、薛赫這等的大人物,更保不齊還有伯岳侯、廣勤侯這樣盛名的世家。”
“皇后慧察。”
“陛下打趣臣妾,誰不知草窠雖陋,能生王侯將相,趙漢天子不還是鄉野小民出身嗎?”王皇后將名冊擱在了書案上。
皇帝莞爾問道:“難不成這里面也能出天子?”
“陛下是天子。”王皇后此言意味深長。
皇帝聞言一愣,但也立時以掌拊股大笑,“你啊你,總是和朕作對!”
“臣妾說實話罷了。”
皇帝猛然皺眉,睛光狠絕,詰問道:“朕就奇怪了,你今天就一點想法也沒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