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齡立馬起身跪下,執意道:“若無必死意,不語忠逆言。”
“忠逆,好一個忠逆,你倒說說,朕怎么就挫了薛家的勢頭,不是你說,要朕最后決斷嗎,朕的決斷就是認為羅明更勝一籌,怎的,要按照帝子臺的評判,如今,薛其是還是名揚四海啊。”皇帝看似氣得不行,實則是想探一探高青齡的心思。
高青齡不卑不亢,直言不諱,“這不過,是臣女的權宜之計,如果這場文章會,眾人評判是薛其是勝出,第二天,就會有人說他是大博士的長孫,或可能泄題,又或者,到處傳言他勝之不武,與十歲孩童對擂,贏了也不光彩,又或者——臣女斗膽,您召他做伴讀,再尋個由頭殺了他,都是您的心意,如若至此,倒不如讓您出面,親自選擇,讓一切流言蜚語斷個干凈,您也放心。”
“你敢揣測朕的心意?”皇帝瞇起了眼。
“天底下所有人都在揣測君意。”她始終低著頭。
“可沒有一個人敢說。”
“臣女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為薛家討一個說法。”高青齡的脖頸硬得很,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不懼怕這天下人都懼怕的皇帝。
說到這里,皇帝才掩眼露笑,嘆了一口長氣,方道:“你是算準了,朕不會拿你怎么樣。”
“不用臣女算,官家心懷天下,豈能把我一小小女子放在眼里?”高青齡心里緊著的那一塊終于松開。
“你和你父親,這一點很像。”
“家父時常訓導臣女,為臣子者,忠君之義。”
忠君之義,四字出自《漢史》,這是后人對趙漢死節名臣傅大邑的評語。傅大邑敢于直諫,在朝期間,無不剛正,卻最終因為上諫而死。此時重提忠君之義,皇帝自然明白。
他遂松口道:“朕答應你,不再為難薛家。”
“臣女叩謝天恩。”
“你是朕特許的,不用進天青影上學,但是如果今日,朕要你到靜寧堂,做二位公主的伴讀,你可愿意?”皇帝心中是想把她拴在皇家的。
高青齡思忖片刻,即道:“臣女愿意。”
皇帝有些訝然,遂問:“不再好好考慮?一張嘴就答應,到時候可別因為別的事反過來怨懟朕。”
“君之命,莫不從。”高青齡再拜。
這一下,皇帝算是徹底服了她,一介女子,如此能屈能伸,明識大局,除了中宮皇后外,他還真沒遇見過。
“自今日起,朕許你自由進出宮廷內苑,授長門宮司書教一位,負責兩位公主的學習。”他話鋒一轉,“這是虛位,你不必擔心,另外,你要答應朕,不能擅自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