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國是今天輪班做飯的小組成員,雖然有幾個新知青幫忙可以省點事情,但后面的事情還多,他放下了桌子凳子,只來得及跟大隊長支書打聲招呼,就帶著倆新知青走了。
飯都好了,他還要去自留地看一下,一票女生,還大多數都是新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干活的。
知青點的自留地很近,就在知青點的另外一側,也就是劉雪從老木匠家回來,可以從曬場看到的那一片分割的比較零碎,又近山的地方。
老槐村是山窩里頭,但卻并不缺水,在那片自留地的邊上,就有一個村子里挖出來的水坑,水坑是在山邊,有一條細小的泉水從石縫里流下來。水流量并不是很大,所以村里人才擴大了水坑,平時可以收集泉水,也可以收集雨水。
宋建國遠遠的看著女知青們兩個一起在抬水,他知道這邊不再需要他操心,于是,干脆就帶著兩個男知青向山上走去。
知青點附近的這個小山坡后面有大山相連,但小山坡卻不陡,而且還有很多草跟灌木生長著,所以村子里面的人幾乎都可以借用這小山坡任何的一個位置翻越過去,然后直接進入大山。
宋建國他們三人去的快,回來的也快!
本身按照分工,宋建國就只需最后去搬忙搬運柴火,如今多了兩個勞動力,雖然他們有些不給力,但怎么著也還是多少能夠幫上忙的。
等宋建國他們回去的時候,知青點的菜已經擺上來了,宋建國他們洗了洗手,就拿著各自的碗也坐了進來。
三桌一共要坐30人,剛好一桌子10個人,四方的桌子坐著雖然擠了一點,但也勉強能夠。
劉雪他們這些新知青是跟大隊長跟支書還有男女知青里的負責人一起坐的。
大隊長算是臉熟,女知青負責人是吳知青,他們更熟悉,就是支書跟男知青負責人在開始吃飯時才仔細介紹。
其實新知青到來時大隊長跟支書一起吃飯也算是大槐樹的一個傳統,只是知青每一次到公社的時間不一樣,很多時候回村子里剛好趕上吃午飯或者晚飯,自然就在村委那邊或者是大隊長、支書某一家一起搭伙。
基本上都是根據每一次到槐樹村的知青人數來決定的!像劉雪他們這樣一次性來了足足六個,還大半下午都能到的也算是比較少見的一種情況。
新知青到來自然需要安撫一下,同時也得樹立大槐樹村委的威嚴,一餐飯,吃的劉雪十分不適應。
她曾經也是進入社會的人了,這樣的氣氛跟方式,果真是每到一個新地方、新組織都會有的一朝。
現在的季節瓜果蔬菜還不是特別豐富,一桌子人即使大多數時間都在說話或者是聽著,吃完一餐也沒有花費多少時間。
自覺得已經做到位了,結束了這一餐,大隊長跟支書很利落的告辭離開。
看著兩人還順便帶走了兩張桌子,劉雪也暗自松了口氣。至少,這證明了這大槐樹的兩位領導并不是那種只抓思想,不做實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