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個機會,劉雪把吳知青拉到一邊問道:“春梅姐,我想問一下,我們如果要買生活用品的話怎么辦?”
“村子里有一個小小的供銷點的,大的東西買不了,但煤油燈、草紙這類還是能夠買到的!”
這事下午劉雪不在的時候吳春梅已經告訴過其它幾人了,所以劉雪過來問,她也就直接回答了。
考慮到兩人的交情,吳知青多說了一句:“有些東西你也可以問問老木匠家或者其它村民家,筐子簍子這些東西,村子里很多人都有這個手藝。”
吳知青倒不是不知道劉雪今天到底在老木匠家買了些什么回來,實際上老木匠家的人來送貨時她雖然沒有出來,但后來劉雪在后面收拾的時候,新知青們已經很羨慕的告訴了吳知青劉雪的大手筆。
她這么說,也是存在提醒的意思,在農村生活,除了劉雪已經交換的那些東西,可還需要不少呢!
大槐村距離公社太遠,即使村子里組織牛車一起去公社,也有很知青不太愿意折騰。那生活所需,基本上不是從供銷點解決,就是找村子里的人,或者拖人帶回來。
劉雪房間已經收拾的差不多了,她問了晚上熱水的事情后,就準備再去一趟老木匠家。
現在的天氣還不錯,走快點說不定還能順便去一趟供銷點,劉雪已經問清楚了供銷點的大概位置。
劉雪熟門熟路的來到老木匠家外,相比起下午時看到的清冷,現在院子里大人小孩熱鬧非常。
屋檐下,老木匠帶著家人,趁著還有點天光,正在忙碌的干著活。其中,就有不少是劉雪今天帶回來的東西,它們正慢慢的在這些靈巧的手中成型。
去知青點送貨的青年是個閑不住了,他不是在做木工活,而是在跟家里的女同胞一起編墊子,抬頭放松脖子時,正好看到站在他們家院子外的劉雪。
“劉知青,你來了啊!”青年很熟練的招呼著劉雪,就好似他們不是才見過一面的關系,而是已經認識很久的熟人。
這樣的親切感,讓劉雪也下意識的露出了一個笑容,但老木匠家人因為青年的招呼全望過來的眼神,還是讓劉雪有些不適應。
等到青年快步出來,劉雪頗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那個……我想問一下村子里有沒有瓦罐可以交換?”
劉雪問過了,廚房晚上的兩口大鍋都會燒上熱水,但誰用了水就一定要加上熱水跟柴火,這樣既可以保證后面的人可以有熱水用,多余的熱水第二天早上不管是煮飯還是洗瀨都方便。
但吳知青也提醒過,記得要合理安排晚上的洗澡時間以及合理用水,畢竟二十來的知青兩口鍋,時間不恰巧還真可能一次次無功而返,而劉雪又獨自住在后面,不管是特意一趟又一趟的來前面,還是在廚房燒好熱水再提走都都些浪費時間。
所以劉雪就想今天順便把來問問這事!
但青年的熱烈反應,實在讓劉雪不太好意思,她也不是來他家交換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