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現在還沒有東西可以自己做,自然對柴火需求不大,她可以更挑剔的撿些好的柴火存起來,相信不久后熟悉了這地方,劉雪肯定可以重摘她彈弓手的威風。
是的,玩彈弓、彈玻璃珠、甚至叉魚這種劉雪小時候在家鄉比較常見的游戲,劉雪一個都不差!
只是別人玩的彈弓,得手中有工具,而劉雪不管是小石子、硬種子,個個都成。小時候一起玩的時候,小伙伴們最怕的就是劉雪的準頭,只要她出手,每人頭上身上不精確的粘上足夠的刺球,就肯定不會結束。
曾經一度,小伙伴都以比其它人少一兩顆刺球為榮,或者沒有中腦袋的為榮呢!
這一次劉雪也算是熟門熟路,她特意走到比上一次稍微深一點的地方再橫向發展,遇上大一些的枯枝就拖到一旁,不用細心尋找能找到什么的情況下,劉雪很快就找了一小堆大約有兩三根手指粗的枯枝。
劉雪尋找這些枯枝也是十分有目的性的,先抬頭看,附近的哪些樹最粗,并且是最喜歡掉枯枝的那一種,然后再去扒開灌木,自然比上次有收獲。
枯枝數量差不多了,劉雪就開始找藤蔓,這東西更容易長,特別是一些不長什么果子的,長在山里都沒有人樂意去理它,劉雪都沒有離開人踩出來的小路,就在附近長到了兩處全部被藤蔓纏滿的灌木叢,選老的藤蔓拔,憑借著劉雪的力氣倒也容易。
拖著柴,背著藤蔓回了知青點,劉雪在想著要怎么樣才能去換把鐵器,她身上的工業票數量倒還充足,只是這已經是這具身體劉雪梅家的所有家底了。
即使劉父劉母再想支援她,城里還有一個家,還有三個孩子,另外還有一個同樣讓人心疼的大哥。估計也是十分有限,所以劉雪得想辦法自力更生。
想了想劉雪還是準備等到新知青可以休息的那一天去城里看看,黑市這地方,劉雪這具身體可從來沒有去過,倒是劉雪本身從以前的影視、小說作品中看到過不少,也不知道能不能去探探。
就是距離問題……上一次進大槐村那漫長的路,而且公社這地方明顯是不行的,那小小的面積,黑市存不存在不說,估計十里八鄉的人都有關系,她這個新知青去個兩次,老底都被人摸干凈了。
想來想去想的頭疼,劉雪把剛拖回來的樹枝也收拾好綁好后,就著瓦罐熱好的水再添些冷水,把上一次老木匠孫子朱建國送過那些大大小小瓦罐全都洗了兩遍,然后又提了兩水回來泡著,準備晚上再洗一遍后面用。
接下來的日子上工的活兒幾乎每一天都不同,雖然不至于像最初兩天一樣加班加點,可也沒有輕松到哪里去。
新知青里除了劉雪這個怪胎之外,其它幾人幾乎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這農村的生活實在是太苦了,他們每天上工都消耗掉了所有精力。
劉雪他們搭伙吃飯的分組也出來了,七個新知青被直接分了一組,在人數上他們確實比其它幾組稍微多一點,但在體力上又確確實實是短板。
不過老知青也說了,這只是暫時的分組,后面可以根據需要再重新來分。
同時,老知青也告訴劉雪他們,從新的一周開始輪換,劉雪他們就被安排在吳知青他們后面,一個小組一周,算算現在知青點一起搭伙吃飯的人,竟然差不多一個月才輪換一次。
心中十分忐忑不安的新知青們也總算稍微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