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好了發糕,劉雪梅轉頭正準備來收拾灶臺,那兩個剛才品嘗過美味發糕的人卻已經自己動上了手。
“劉知青,這里我們來就好!謝謝你的發糕,味道真好!”果真,劉知青就如傳說般的手巧。
這香香甜甜、松松軟軟的糕點也不知道怎么做的,讓人吃了還想吃。
他們下鄉時間也不短,偶爾也會在縣城供銷社買點點心打打牙祭,但要說味道,劉知青做的這個玉米發糕,基本可以超越供銷社能買到的大部分點心了。
劉雪梅看完全沒有自己插手的余地,只得接受兩人的這番好意:“那麻煩兩位了,我下午再把用過的柴火補上!”
這是知青點的規矩,兩人倒沒有拒絕。
走的時候,劉雪梅還是把剛才夾過的那塊給兩人留了下來,在兩人搖手拒絕中笑道:“這本身就是剛才給你們夾過的,你們看,這切都不成型了,不就應該由你們吃掉它?”
這話,引得兩人也忍不住笑了,看著劉雪梅抱著木盆離開的身影,兩人珍惜了看了看剩下那塊比剛才雖然小點,但一人也能分不少的發糕。
這么好的東西,怎么能舍得一次吃完,她們平均分完之后,都不約而同的先放宿舍去藏起來了。
得劉雪梅回到宿舍的時候,瓦罐里的雞湯已經有香味冒出來了。發糕這東西不適合久放,做了這滿滿的一盆,劉雪梅也不準備全部自己吃。
再在瓦罐下面加足了柴火,劉雪梅拿了一個籃子,墊上干凈的布,撿了一些發糕進去,然后再蓋上蓋子,提著籃子從后面快速的離開。
一小會后,劉雪梅已經出現在老木匠家院子外面,今天老木匠家的人不少,聽到劉雪梅的聲音,立刻有人過來給她打開院子的門。
劉雪梅沒有進去,把手上的籃子一把塞給開門的小蘿卜頭,立刻轉身離開了。
等到朱奶奶聞聲而來的時候,就只看到自家什么事也不懂的孫子提著籃子向她獻寶。
“媽耶……這是什么東西啊?這味道,是糕點嗎?”不知道何時湊過來看的朱家三媳婦大聲驚呼著。
原本還在院子里玩的一群小蘿卜頭聽到這話不得了,全都蜂擁而來,朱奶奶忍不住揉了揉額頭,瞪了一眼這不爭氣的媳婦。
隔著布摸著上面還沒有散的溫度,朱奶奶心中一動,她先趕孩子們離開,提著籃子去了廚房,洗好手之后,再拿了刀開始改刀劉雪梅送過來看發糕。
劉雪梅僅只是把整塊的發糕切成了小塊而已,她一共拿了足足三塊過來給朱家。但朱家大大小小的人口加起來可有十來口,不改刀,估計有人連味都聞不了。
按著人頭分好,朱奶奶把還沒有回家的留出來,剩下的就給屁股后面聞著香不愿意走的小家伙們一人一塊。
還包括在廚房忙碌的兩媳婦也分了,朱家在吃的上面還是一向分平,盡量在飯量上更多的要為男勞動力考慮,但也從來不會完全忽略掉家里的婦女小孩。
拿著剩下的兩塊,朱奶奶回到了院子里,一刻也不停的老木匠正在忙著,朱奶奶示意她張嘴,直接把手上不大的一塊發糕塞給了老伴,自己也拿著另外一塊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