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時野山丁子是分散在幾人的籃子里,劉雪梅的筐子雖然較大,還裝了在半袋子,但跟所有的野山丁子堆在一起后那種感覺還是稍有些不同的。
全都洗好后大家休息了一會,又開始輪流切野山丁子,把所有的野山丁子都切成適當厚薄的片,再鋪在墊子上干干水,然后拿去鍋上蒸,蒸了又曬,曬了又蒸。
這樣三蒸三曬做果干的方法據說最早是用來做紅薯干的,做出來的紅薯干不但甜度高,而且韌度合適,不干不濕,是難得的佳品。
后來在曾經的網絡上,被網友們利用起來做各種果干都有,劉雪梅小時候跟奶奶在老家也做過紅薯干,后來雖然沒有用其它水果試過,但來到這里什么也缺,她就想起了這個方法簡單,操作過程卻比較麻煩的做果干方法。
今天摘下來的野山丁子有些多,幾人切完放在墊子上還不夠,最后還用了籃子來放,用劉雪梅的那個小瓦罐來蒸,估計得半夜,所以幾人商量了一下,準備晚飯后借用廚房的大鍋,兩口大鍋,只用一次,這些野山丁子就可以完成首次蒸。
晚飯很快結束,等到人都散的差不多了,劉雪梅一行人才帶著切好的野山丁子跟柴火去了廚房,一進廚房,鄭圓圓立刻關上了廚房的門。
在前面提著裝滿了野山丁子筐子的劉雪梅又是無奈又是好笑,她剛才都說過了,真不在意被人看到。
畢竟這做紅薯干,是很多農村人都會的活技,只是大家腦子還沒有那么靈活,沒有想到這些野果子上面而已。
但其它幾人卻不這么想,曬野葡萄干不也是一樣?本來方法也不是特別出奇,但就是沒有人去想,去用。
不管劉雪梅是從別處學來的,還是她自己想出來的。現在她們是從劉雪梅這里知道的就對了!
曬野葡萄干的事情已經過去了,這些野果子也沒有野葡萄那樣成片成林生長,操作起來并不是太適合,那還不如干脆方法全部保密,免得便宜了其中的某部分人。
劉雪梅也知道這是大家的一番心意,她雖然覺得不必如此,但卻一直沒有反對,任由幾人商量后,留下姚盼弟幫忙后,其它人都關門的關門,守廚房的守廚房。
周雪芳跟梁慧甚至還貢獻了她們的油燈,畢竟現在這個時間點,廚房門一關,那是真的有些黑了。
姚盼弟根本不給劉雪梅選擇的機會,她直接坐在灶臺后,開始加柴燒火,她是留下來幫忙的,但她也同樣不準備偷學劉雪梅的手藝。
在幾人這樣的默契之下,劉雪梅總算是把足足兩鍋的野山丁子干給蒸好了。
用筷子再把這些蒸過的野山丁子干裝回筐子里,好幾籃子縮水成一筐子,一行人又回了劉雪梅后面宿舍。
今天晚上,這些蒸過的野山丁子干最好是要晾開,畢竟蒸過了的再放一晚,就怕捂出了味道。
等一起忙完,除了又重新回去拿了肉過來周雪芳先離開,其它人都忍不住把自己攤開了坐著,這什么東西都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