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以邢子昂為首,走進了大殿里,這些日子,邢子昂的周圍聚集了一大批的大臣,在失去了王符之后,邢子昂是最有可能成為司徒的,而邢子昂向來便與他們親善,他們都是迫不及待的希望邢子昂能夠早些成為司徒,改掉王符所施行的那些惡政,重新讓廟堂清明起來。
當然,在袁逢與蔡邕的身邊,也有一批的支持者,袁逢是因他勞苦功高,又有袁紹,袁術在外,故而不少人認為他能夠進取司徒的位置,卻不知,正是因為袁術,袁紹在外,天子才不可能讓他成為司徒,不然,袁家的勢力豈不是就遏制不住了?
外有袁術領軍,袁紹執牧,內有袁逢令百官....這當然是不行的。
另外便是蔡邕,蔡邕可是天子岳丈啊,如今來看,蔡美人很可能便是皇后了,蔡邕又是天下名臣,身為司徒,自然是最合適的,可天子并不希望大漢再次出現外戚之類,蔡邕,他會重用,但是絕對不會讓他全盤干涉政事,他能去管管學子,帶動大漢文風,便已經夠了。
天子不急不慢的走了進來,坐在上位。
俯視著百官,邢子昂帶領群臣,拜見天子。
天子點點頭。
“陛下!請烹王....”
大臣開口,卻忽然變得迷茫起來,看了看周圍,似乎這才反應了過來,呆愣了許久,方才沉默著回到了原位上。
“唉....”
群臣之中,不時傳來嘆息聲,朝中沒有了王節信,百官并沒有預想之中的那般欣喜,反而,有些不適...看著百官落寞的表情,天子也是繃著臉,說道:“崔公何在?”
群臣之中的崔寔一愣,抬起頭,走到了正中央,他平日里,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才華,就是寫寫文賦,吹捧天子,靠著這個本事,他也成功的成為了百官之中最為年長的老臣,熬死了一大批的老臣,最早跟隨孝康皇帝的那些老臣,似乎就剩下他與曹嵩二人了。
天子笑著說道:“朕欲拜公為司徒....”
崔寔一聽,張大了嘴巴,群臣更是不可置信,崔寔?就那個只會寫文賦諂媚的賊子?建寧十一賊之一?他如何能為司徒?后來,他們一想,王符這樣的都能當司徒,似乎崔寔也沒問題啊。
崔寔卻皺著眉頭,說道:“老臣何德何能,高居司徒之位?屬三公之列?”
嘿,你馬屁拍的好呀,群臣有些鄙夷的想到。
“公作《政論》而天下驚,《四民月令》更是益與萬世...又治北方雪災,使得幽賀之民,三年以來,未曾受苦,功德之高,足以為司徒也,公莫要推辭!”天子起身,慎重的拜道。
崔寔連忙回禮,天子如此禮重,他也不好再推辭,拱手說道:“臣遵旨!”
群臣賀之,天子又看了看邢子昂,邢子昂并沒有因為此事而有半分的惱怒,微笑著,他本來就不看重高官厚祿,崔寔之才,他是知道的,若是崔公能夠讓國家更加興盛,百姓更加富裕,他絕不會有半點阻撓,看到他這般模樣,天子心里似乎才有了一些松懈。
他又問道:“曹君何在?”
既然是君,說的自然便是三韓令曹操,曹操起身,走到了中央,拱手拜道:“臣在....”
“鄭公....”
“臣在...”
天子說道:“鄭公年紀頗大,朕不忍使之勞累,請教以門下學,教導經血學問,育國家之才,以三公之位視之.....”,鄭玄皺了皺眉頭,的確,比起國中雜事,他還是對學問更有興趣,能夠治理經血,培養自己的門生,弘揚儒學,他并沒有甚么不開心的。
只是,他心里還是有些不悅,看向曹操,想著,莫非我還不如這個后生麼?
隨后,曹操便立刻接替了鄭玄的位置,成為了司農,這也是百官所沒有想到的,百官之中,也只有曹嵩,極為的開心,有些得意洋洋的望著袁逢,他與袁逢不太親善,雖然他們的孩子都是好友,平日里,因袁術與袁紹,袁逢沒少炫耀,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