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高句麗的太尉張溫,這個時候,也等到了自己所等待的那位人才,他原先派遣呂布前往雒陽,全然是為了此人,到此人趕到了高句麗的時候,引起了一陣雞飛狗跳,公孫瓚,呂布,董卓,皇甫嵩都是連忙離開了軍營,前往各地修整,除非此人離去,否則絕不回來。
張溫微笑著,看著面前的劉東濊。
此時以單名為貴,雙名為賤,故而,當今天子為劉東濊取了單名為默,是為劉默,字東濊,東濊之字,也是對他投效之功的嘉獎,劉東濊拱手大拜,有些感動的說道;“多謝太尉為我東濊復仇,臣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能夠待在高句麗之地,觀其王之尸首....”
“太尉不知,這些高句麗人,行事極惡,曾多次侵我東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臣之父母,臣之兄弟,全然死于高句麗之手,此仇此恨,臣未從敢報,太尉今日為我東濊復仇,臣實在感激,不知如何答謝..我們東濊,原先也是百姓富裕,家國太平,我東濊之魚蝦,味道鮮美,更有一種魚蝦,長著...”
“咳咳...君不必多說,我自知,長著龍須....”
太尉打斷了他,連忙說道:“我這番請君前來,是有要事,要君相助的...”
“太尉請言,無論何事,臣絕不畏懼,只是臣不善兵馬,不通武藝,除戰事之外,臣皆然可矣,太尉為我東濊復仇,此等恩情,臣是絕不會推辭的,若是高句麗之事,臣更....”
“君且慢....”
張溫再一次打斷了他,說道:“乃是扶余之事,我雖平高句麗,卻有扶余在邊,令我心不安,若是我率大軍退去,扶余再攻,只怕又起戰事,故而請君前來....”張溫緩緩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劉東濊認真的聽著,皺著眉頭,不時的點點頭。
“你可知曉了?”太尉皺著眉頭問道。
“臣知曉,臣這番離去....”
看著面前口若懸河的劉東濊,張溫呆愣的聽了許久,過了近一個時辰,看他也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張溫這才借著犯困,趕忙將他趕了出去,并且告訴他,明日直接前往便可,不必再來向自己告辭,劉東濊自然又是一陣的感謝與告辭。
次日,張溫為他選了幾個最為勇猛的士卒,護送他前往扶余。
他這番前往扶余,乃是為了高句麗王而去,顯然,大漢在攻破了高句麗之后,并沒有發現他們大王的身影,可能是逃到了扶余,劉東濊前往,便是要求扶余人交出高句麗王,若是不交,定然會引來大漢的怒火,張溫會順手將他們也一同覆滅。
若是交不出,又不想遭受張溫的攻伐,那也可以,必須要向大漢俯首陳臣,并且大漢會派出相來以管制,也就是將扶余作為大漢的諸侯國之一,由國相來進行管理,如河間國,中山國之類,不接受,便只能開戰了,這幾個士卒,經過了大半個月的痛苦煎熬,才將劉東濊送到了扶余人的那里。
當扶余士卒看到了前來的車馬之后,驚慌失措,連忙大聲詢問道:“來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