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之見,這東邊戍卒....”
“陛下,東方,僅留董卓一部,便可,皇甫嵩與呂布,可回朝修整,編入南北軍。”
“至于戍卒,陛下莫非忘了...司徒先前所言...”
張溫笑著說道。
“嗯?”天子皺了皺眉頭,司徒崔寔?崔寔在廟堂,都是一副不清醒的模樣,他說過甚么?天子認真的想了想,大吃一驚,說道:“以戍卒為軍屯!!”
“不錯。”張溫說道。
天子皺著眉頭,在數月之前,在曹操提出農屯革新的時候,司徒曾開口,希望天子能夠將戍卒為軍屯,不是那種半軍半農,而是直接變成全職的軍屯,以耕為本,當時,他提出這個說法的時候,群臣沒有幾個在意的,戍邊軍搞半軍屯,向來就有,若是全日軍屯,那還要戍卒何用?
他們都只是以為這是司徒公想要樹立自己的威望,方才提出的政見,也都同意了。
可是,當高句麗與扶余全然覆滅之后,司徒公的這項政見,讓大漢在東北部地區出現了近十萬的農夫啊,農民是依戀故土的,若是廟堂要強行逼他們前往北方南方耕作,顯然他們是不會答應的,可是若是以戍卒的名義,令百姓服役,在邊地開墾三年,這樣再持續一二十年...
天子吸了一口冷氣。
無論是東北還是西南,或是西北,那些民屯所不愿去,就連罪戶都想要逃離的地方,完全可以用戍邊的名義,來動用百姓來進行屯田啊,對于二三年的時日,百姓也不能抗拒,三年更換一批人,不斷的對荒涼地區進行開墾,這比曹操提出那十幾條政令還要出色啊!!!
想起那平日里迷迷糊糊,整日都是閉目養神的司徒,天子心里一顫,此人...決不能輕視,若是湊巧也就罷了,可若是這一切都是司徒早先預料,并且率先提出的,那這位被稱為無用司徒的崔公,從眼光才能顯然是超過了群臣無數,才讓群臣都沒有反應過來。
莫非張溫早就知曉了?
天子看向了一旁的張溫,張溫似乎知道天子心里在想著甚么,張溫笑著說道:“陛下,已故王公,昔日在廟堂之內,從未服過任何人,就連何子,聞人公之類,他也只是稱為能與我為友,只是,唯獨一人,他與路途上遇到,都會退讓,從不交談....”
“崔公?”
天子不太確定的問道,腦海里卻又浮現出那個病怏怏,整日迷糊,寫寫文賦的白發老頭。
“正是如此。”張溫回答道。
在這個時候,天子才想起了昔日郭嘉的言語。
“師君言之,能看懂《潛夫論》者,一人半也。”
“那一人,便是崔公。”
天子猛地起身,大叫道:“擺駕,朕要前往司徒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