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可以,不過,只是因官學府邸的成立晚了幾日,或者因教材沒能在規定時日內印刷完,就要大開殺戒,怕是有些不妥罷??”
“對他們而言,我奉天子之令,多數人能完成,而他們不能完成,那他們就是抗旨不從,殺了他們,就能震懾更多人,讓他們全心投入到官學之事內,孔明,莫非我做的不對麼?”
諸葛亮輕輕笑了起來,說道:“我怎么敢說你是錯的呢?在地方上,但凡敢反對你的人,你都殺的差不多了罷,若是仲達不開心,要來取我的命,我又當如何啊?”
只是剛剛見面,兩人之間的火藥味就已經達到了巔峰,兩個人都是完成了自己應做的,在效率上,司馬懿算是超過了諸葛亮的,諸葛亮雖在入學幼童數量上超過了司馬懿,可是他還是占據了地方人數的優勢,司馬懿之所以能這樣,就是因為他的行事風格,殘酷而又迅速,絕不拖沓,沒有人敢拖后腿,眾人在驚懼下,不敢有絲毫的怠慢,故而如此。
而諸葛亮,就與他不同了,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諸葛亮都是極為溫和的對待,躬親而為,親自指導,禮賢下士,使得官吏們對他敬重有加,諸葛亮的命令,他們也是施行的很是徹底,不過,效率還是比不過司馬懿的那一套手段,當然,諸葛亮對此是沒有任何看法的,他做事,乃是為了大漢,不是為了與他人比個高下。
兩人正在門前對峙著,黃門走了出來,迎接他們進入皇宮。
剛剛進入厚德殿,劉熙就笑著走了出來,看著面前兩位心腹大臣,他一手牽著一人,拉著他們,坐在了自己的面前,劉熙也坐了下來,笑著說道:“孔明,仲達,許久不見,朕實在是想念你們啊,這些日子,沒有你們,朕感覺心里空蕩蕩,做事都沒有了把握...”
“不敢。”兩人連忙附身。
劉熙又說道:“官學之事,很是成功啊,如今有了這官學臺,有管寧,華歆這幾個人負責,你們也能清閑片刻了,他們做的還是不錯的,前幾日,還跟朕上奏,講明了地方官學上的不少弊端,朕全部都交給了他們,讓他們自己去決定,他們做的不錯,還有那印刷之事,負責刺史的王君,已經在城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印刷府臺....”
劉熙講述著一些事,兩人都是時不時的點著頭,兩人自然也都跟天子匯報一番自己的成就,劉熙雖早就知曉,卻也是笑著贊嘆,說了片刻,諸葛亮忽然問道:“陛下,我聽聞,司徒公正在忙碌著運河之事?”,劉熙點了點頭,說道:“的確如此,朕本來覺得耗費巨大,人力也不足,不想讓他去做...”
“但是司徒公說,新開鑿的運河,能夠立刻投入到運用上,可以承擔一部分的錢財耗費,另外,他準備從海外找些人力來進行此事....”劉熙說著,諸葛亮卻是皺了皺眉頭,他說道:“陛下,司徒公想的倒也不錯,可是,這樣一來,實在太耗費國力...”
“孔明此言差異,縱然耗費國力,可日后定能造福與天下...不可不施...”司馬懿說道。
諸葛亮瞥了他一眼,方才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為,錢財之事,還能夠解決,主要是人力問題,從海外找人手幫著,不如,從另外一個地方去找....”,諸葛亮頓了頓,方才說道:“倭國乃是我大漢諸侯之一,在倭國上,始終有龐大的奴隸,那里的貴族都不愿意釋放這些奴隸,就算釋放了他們,也沒有辦法讓他們開墾耕地,那里的土地并不多...”